玩游戏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来划分,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适合玩的游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适合玩什么游戏0-1岁,喜欢户外悦耳的声音
0-1岁的新生儿处于第一个生长高峰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迅速发展。调查结果显示,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的户外活动多以各种感觉器官的刺激为主,如:听大自然声音、触摸各类物体、观察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注意运动的物体等。90%以上的孩子喜欢听动听的声音,小鸟“叽叽喳喳”地唱歌,他们脸上的表情多是愉悦的,而且嘴巴里会随之发出“咿呀、咿呀”或者“噢、噢”的声音;微风吹过树林,发出“沙沙、沙沙”地声音,他们的眼神多是宁静的,仿佛在享受天籁之音。同时,他们听到一些噪音也易表现出急躁和反感。如听到过年轰隆的鞭炮声,表现出很恐惧或者往大人怀里躲。85.5%以上的孩子喜欢触摸凹凸不平的物体,比如石头、树木等。77.8%以上的孩子喜欢鲜艳的颜色,红色的风筝、绿色的草地、蓝色的天空等让他们兴奋。
1-3岁,喜欢捡树叶、玩沙子、踢球
1-3岁的孩子身体增长速度开始减慢,思维能力开始迅速发展。他们的户外活动偏重于精细动作、手眼配合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走、跑、跳跃、上下台阶、扔球和投沙袋等户外运动受到孩子们的喜欢,虽然有时跌跌撞撞地,但如果家长不紧张,孩子即使哭了也乐此不疲;两三岁的孩子大部分对捡树叶、玩沙子、踢球等户外游戏充满激情。
3-6岁,注重情感认知和社交培养
3-6岁的孩子生长速度平稳,各个系统协调发展,情商开始迅速发展。他们的户外活动需要注重情感认知和社交培养,如:小伙伴一起玩滑梯、捉迷藏等。这个阶段的孩子以上幼儿园为主,近八成的孩子不愿独处。比如玩滑梯,如果一个孩子玩,一会儿就厌烦了,还会询问其他小朋友为什么不来,要求家长帮忙联系。如果和一群孩子玩能够玩上很长时间。
6-9岁,偏向知识性、探秘性的活动
6-9岁的孩子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全面发展,有强烈的好奇心,逻辑推理能力增强。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户外活动偏向一定的知识性、探秘性,比如观鸟园、昆虫王国、徒步旅行、骑单车等受到九成以上孩子的'青睐。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健康、求知欲强,从电视画面上看见各种好玩的、稀奇的地方后,会强烈要求妈妈爸爸带着去看。如果带孩子跟随旅行团出游,七成以上的孩子懂得遵守规则,听大人的话。
9-12岁,兴趣特点逐渐明确
9-12岁的孩子,心理特点复杂,情感需求增强,情绪波动增多,兴趣特点逐渐明确。他们的户外活动需要注重增长见识和学习技能方面,武术、舞蹈、游泳、跳绳、轮滑、野营野炊、探险、长途跋涉、球类等受到89.9%孩子的喜欢。在寒暑假儿童户外活动内容的调查中,选择郊游、登山、夏令营的人数比例大幅度上升。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渴望在假期时自由地玩,对野外大自然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6-12岁的儿童属于什么阶段
6-12岁的儿童属于什么阶段,日常生活中,为了健康的生活,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以及家人的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也需要多去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下文分享6-12岁的儿童属于什么阶段。
6-12岁的儿童属于什么阶段1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1、胎儿期:是指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之前,称之为胎儿期;
2、新生儿期: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之内;
3、婴儿期:是指一岁之内的孩子;
4、幼儿期:指1-3岁的孩子;
5、学龄前期:指三岁到上学之前;
6、学龄期:一般是6-12岁;
7、青春期:12岁之后到女孩18岁,男孩21岁之前,都被称之为青春期。
以上七个时期是儿童年龄段划分的标准。
6-12岁正处于儿童期,也称为学龄期。
儿童心理特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
1、青春期之前,该阶段的智力发展是最快的,而思维感知注意力等也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对事物充满热情,情绪外露较直接,波动大,好奇心强。
3、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自我意识也进一步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个性品质以及道德观念,喜欢模仿。
在儿童期,常出现学习无能与问题行为这两种心理障碍。因此,在该时期,要以学习为主导,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开阔创造性的思维,以及注重培养儿童道德与个性。
6-12岁的儿童属于什么阶段2孩子在6-12岁年龄阶段
称为儿童的中期和儿童后期
是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此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时期。面对行为问题中常见的厌学、脾气躁、逆返、任性、拖拉、胆怯、敌对、冲动等现象,父母常常感到一筹莫展。我在做子女教育咨询中发现,父母反应(确切的说是母亲在反应)孩子最多的是:“我感到恼火的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拖沓得很!”或“我最头疼的是我的孩子太任性了”。
我们看,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拖沓、任性问题时,他们明显的情绪态度是“恼火”、“头疼”!这就说明,父母在当时非常生气,处在“拿他或她真没办法”的无奈中。
其实,儿童所有的行为问题,不管是好的坏的都反映着我们父母的行为方式。儿童自出生时,如果我们把他看着是一张白纸,那么,最早在白纸上面绘制画的是我们父母。
白纸上逐渐增多起来的图案,就是儿童逐渐表现出来的行为现象。如果图案很清晰、明朗,让人喜爱,那说明绘画人的`艺术水平高;如果图案看起来晦暗、紊乱,让人心烦,那还是说明绘画人的水平低。
因此,孩子种种行为问题(白纸上的图案),是我们成人制造(绘制)出来的,而成人中最主要的就是孩子的父母。从这个角度说明,要改变孩子不好的行为,父母首先要找准你在“白纸”上绘制画的过程中,问题出在哪里?是落笔太轻、还是太重?是你情绪抑郁时而选择的色彩太灰暗、还是你脾气暴躁时胡乱作画……
孩子“拖沓”与“任性”之间的关联和它们所表达的意义:
从词义上理解,“拖沓”是做事情拖拉、没效率,“任性”是不听别人意见、执坳。看起来这两者有明显区别,但这两种现象有着相关性,即任性与拖沓是反映同一种教育方式下的两个不同侧面。拖沓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软性”的对抗,而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生硬”的对抗。
虽然在有些孩子身上,这两种现象都很明显,在有些孩子身上,似乎只存在其一。不过,看似只表现了其中之一问题的孩子身上,同时也隐含着另一种问题的性质。
就是说看起来很拖沓的孩子,其实是在用脱沓的手段,说明他的任性:不想按你说的那样做!很任性的孩子,总要以某种或多种方式来表达他的这种执坳个性:要么不等父母话说完,他扭头就走;要么就是你说你的,我拖拉我的;要么就发脾气;要么就是不吭声……因此说,孩子的拖沓就是他的任性,孩子的任性可以用拖沓来表现。
在孩子们言谈举动里,经常有我们需要解读的密码。可惜,我们许多父母总以自己成人的见解去论说孩子的问题,说孩子有问题。但父母一点不清楚,孩子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忧、愤怒、失望、伤心等。
孩子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受经验和知识的局限而很难用语言表明,他们主要是依靠行为语言来表达。
比如说,性格孤僻的孩子偏爱独自一人玩耍,但往往也产生生动的幻想,也会热衷于电视和游戏,因为这里面有他忠实的伙伴可免除他的`孤独。
有些孩子常爱挖他的鼻孔、吸允拇指、咀咬指甲、玩弄性器官等,这些动作本身,说明与孩子婴儿期(口唇期)满足缺失有关。
有些孩子有偏食或拒绝吃饭的行为,多半是通过这些行为惩罚关系人:他们的父母,因为他心里有来自关系人某种方式或态度的伤害。
有些孩子总是表现出对玩具的破坏、恶作剧、捣乱等攻击行为,这说明孩子内心有愤怒和伤心,而造成愤怒和伤心的可能性却很多:或许他在同伴中从没得到过重要角色,或许游戏中玩输了,等等。
那么,总表现得拖拉或任性的孩子,其内心是无助的、情绪是不愉快的,他这种行为背后的无意识语言在说“我斗不过你,我就要这样才舒服。”拖沓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与报复;
任性的种种表现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敌意,而敌意说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很少甚至没有承认或接受过孩子的情感,而是对孩子过多的干涉。
6-12岁的儿童属于什么阶段31、认知特征:
进入学龄期的孩子,其认知特点开始由具体转向抽象,由肤浅转向高深,逐渐发展,即使到了11岁以后,孩子的认知仍然带有很大的具象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不像婴幼儿那样,可以进行有规则的学习,父母们可以通过正性反馈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学习的信念和态度;
除了课本学习,家庭原则也要规则化,不能随意性处理孩子遇到的问题,要让孩子们知道遵守规则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比如打游戏,不但要让孩子们知道仅有“大力出奇迹”是不够的,还要逐步让孩子们掌握对游戏规则的充分理解,以及策略性应对的方法,大道理的说教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不但是无效的,还会扼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行为特征:
孩子们因为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他们的行为通常具有“盲目冲动”的特点,而且很依赖“权威人物”;
比如老师,在他们心中,老师已经取代了父母的重要地位,他们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一时可能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很难做到专心听讲;
我们现有的小学教育是有偏差的,比如,孩子们的教材和教育方法是快餐式的,试图让孩子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大量所谓的知识,这样会很快“消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目前大多数的“阅读障碍症”患者大概率起源于此时;
父母们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比如,让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鼓励孩子们在横向层面融会贯通;
比如,试图让孩子找出乒乓球与篮球和足球等有什么不同?家里的狗和猫有什么区别?钢琴与吉他的区别是?学校那种填鸭式的死记硬背会扼杀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3、个性特征:
每个孩子都如同每片树叶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父母们要发现孩子的潜势潜能,以及理解和接受孩子们之间个性化的差异;
隔壁小明如何如何,那是在打击自己家孩子,摧毁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说“隔壁小明爸爸妈妈如何如何”,那你该如何回应?
孩子的第一起跑线,不是各种无用的“知识”,而是孩子的父母们,掌握知识很不重要,技能永远是第一位的;
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并培养呵护、鼓励激发孩子的兴趣是父母们的首要任务,这个年龄段也是孩子们最容易产生自卑的阶段,当发现孩子弓腰行走时,就应该敏感地意识到孩子有了自卑心理,这需要引回到正轨上来;
4、情绪情感特征:
情绪情感既跟学校的班级生活有关,更与孩子们在家庭中培养的“自我服务意识”有关,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未能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那孩子进入学校后,会发现自己四处碰壁、处处受挫,吵架不行,打架也不行,落后别的孩子一步又一步;
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必然会易激惹、情绪难以自控,厌学情绪浓厚,只会跟家人发脾气,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有些家长会误以为这是孩子不适应学校生活造成的,其实不然,这跟“第一起跑线”有密切的直接关系的,那些沉迷网游的孩子们,几乎没有一个有自我服务意识的;
5、自主意识特征:
跟婴幼儿相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自主意识逐步增强,自我意识也更加明确,他们不但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还很在乎他人的语言评价,尤其是“权威型”人士的评价;
比如老师,有些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所谓“好感”,要求家长给老师送礼,这种现象既与自主意识有关,也跟家庭教育有关,更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有关;
针对这种现象,父母们首先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并不比他们的老师缺少知识和修养,也要让孩子们意识到,这是一种不体面的行为,对没有送礼的孩子们而言,既不公平,也不正义;
如果有老师因为没收到礼物而刻薄对待孩子的话,可以告诉孩子这是很猥琐的行为,实在不行,可以调班调校;
如果孩子的自信心来自外部的帮助,而非源于自己内心的话,孩子会迅速失去这种自信心,他们将重拾起自卑,这对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很大的障碍;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把其中的道理掰开告诉他们,会更有助于孩子们顺利走完目前的小学阶段,迎来青春期初高中的学习生活。
亲子游戏6-12岁
亲子游戏6-12岁,亲子游戏不仅能带给孩子无限的欢乐,还能促进家长与孩子们之间的感情,6-12岁岁的时候正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玩游戏再适合不过了,下面是亲子游戏6-12岁
亲子游戏6-12岁1No.1反义词
游戏目的:在游戏过程中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发展逆向思维记忆力及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的游戏。你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说一些词语,要求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比如你说“白天”,孩子就要说“黑夜”;你说“大树”,孩子说“小树”等等。
No.2找图形
游戏目的:让孩子能根据形状、颜色标记对图形进行双维排列,体验给图形定位的方法,发展逆向思维及立体思维。
游戏准备:双维排列底板一块,一些与图上的标记相对应的图形,如红色的方形、蓝色的三角形等。
游戏玩法:这可是一个孩子与你轮流进行的游戏哦!你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猜拳,决定谁先玩。赢的一方可以随意说出一个空格(如横三竖三),让对方找出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图形放上去。如果找错了图形,就不能放上去。
看一看,是谁找到的图形多呢?你和孩子谁比较厉害一点呢!
No.3我是小法官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空间想像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准备:粗细不同的3根小棒,绳子3根
游戏玩法:这个游戏你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哦!你先将3根绳子分别在3根小棒绕3圈,但剩下的绳子长短要相同。然后,你要请孩子来判断一下,哪根绳子最长。孩子猜出来以后,不管是对是错,你都可以让他亲手操作一下。
亲子游戏6-12岁2(一)筷子比赛
游戏的目的: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让孩子学会如何使用筷子。
材料的准备:两双筷子、四个碗、小零食(如:爆米花、蚕豆、黄豆、核桃、花生仁等)
游戏的玩法:
1、妈妈示范筷子的拿法给孩子看,接着让孩子试着用筷子去挟东西,和爸爸比赛;
2、在两个碗里放进那些小零食,让孩子和爸爸各拿着一个碗,再给他们另一个空碗;
3、当妈妈说开始时,孩子和爸爸就得用手上的'筷子把碗内的东西挟进空碗里;
4、第一个完成的则为胜者。等全部结束后,可以让胜者吃掉这些零食。
(二)说相反
游戏的目的:让幼儿学会说反义词。
材料的准备:写有快、大、美、黑、冷、甜等的字卡张,10张以上为宜。
游戏的玩法:
1、妈妈和孩子对坐在桌子的两边,把字卡扣放在桌子上;
2、妈妈先告诉孩子今天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说相反”;
3、妈妈示范游戏的玩法:妈妈先抽一张字卡,如果是“快”字,就要说“快”的反义词“慢”字;
4、玩“石头、剪子、布”,胜家先翻字卡说相反。如说错了,由下一家来翻字卡。最后谁翻的字卡多,谁为胜者。
给父母的好主意:说相反的游戏可和识字结合进行,但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的兴趣。
(三)转动的小伞
游戏的目的:锻炼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同时将假想性和创造性的游戏,与孩子的好奇特征相契合,促进其不断探索的愿望。
游戏的玩法:
1、准备普通纸(薄一点)、剪刀、削尖的铅笔;
2、将纸裁剪成3~4厘米见方的正方形,然后将正方形小纸片沿两条对角线折成伞形;
3、将小纸伞罩在铅笔上,保证笔尖顶在小伞的中心点上;
4、一只手拿住铅笔,使铅笔保持垂直,另一只手举在旁边,掌心向着小伞;
5、耐心等待过一会儿,小伞就会转起来了。
游戏小知识:因为手会散发热量,举在小伞旁边,小伞这一边的空气就会受热流动,使小伞转动起来。
亲子游戏6-12岁3亲子游戏到底该怎么玩
游戏环境
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并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因此,首先家长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家长创设的亲子环境要让孩子可看、可听、可触摸,能充分的感知和体验。
同时,宝宝更需要一个温馨、和谐、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对幼儿提过高的要求,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大声恐吓、责罚、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等会让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更不会主动地提出玩游戏的愿望了。
游戏内容
亲子游戏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兴趣倾向,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游戏。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大肌肉的控制和应用能力发展迅速,逐渐能控制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好奇,好“自己动手”,家长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来设计亲子游戏。如“卷春卷”、“身体变变变”等。
行为习惯
利用亲子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孩子不愿意吃饭时,家长可用儿歌来吸引幼儿注意力,把吃饭变得有趣味:“开饭罗,开饭罗,大家吃饭罗;一大口,一大口,饭菜吃完了。”用简短的顺口溜,可以让幼儿学会一些生活的自理。
游戏玩具
合适的玩具是幼儿游戏的媒介,可刺激幼儿游戏的乐趣,增进游戏的价值。家长为幼儿选择玩具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物美价廉和卫生安全。优良的玩具应具备:多变化,可激发想象力及创造力;
质料优、构造坚固、无毒性、不会损害身体;可以引起美感或感情。可以作玩具的东西很多,一些简单的家用物品都能直接或者经过改造成为孩子的玩具。
上一篇:5元的游戏机冷知识
下一篇:6到12岁的游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