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数学语言聊天
在4岁以前,孩子是最喜欢模仿成人的,模仿爸爸妈妈的语言、表情、情绪等,可以有意识的加入数学语言,比如“我们2个一起吃饭”、“我吃1碗饭”、“我有2只手”等等,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在对应的场景对话,让孩子逐渐理解数字的意义,并学会用数字去思考。
孩子大一点后,可以升级数学对话的难度,比如孩子身高、体重是多少,怎么获得这些数据,孩子对自己的身体还是非常有兴趣的,也愿意去探索身体的奥秘,这个时候,自然就可以教孩子学会测量;再比如,让孩子给大家分食水果等等。
二、家务活中的数学
很多家长都会包办家中的家务活,事实上很多家务活,也是锻炼孩子数学的好机会,比如物品的摆放,涉及到空间思维启蒙;餐具摆放,涉及到数数以及计算;
做饭时候,需要统计家人的食量;洗衣服,需要根据衣物多少估算洗衣液的量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孩子参与进来,能让孩子更深刻的理解数学,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益智玩具
都说玩物丧志,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益智玩具,对孩子的数学思维、智力开发,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常见的积木游戏,我国自秦传承的七巧板游戏、拼图玩具等等。
这些玩具都是帮助孩子锻炼数学思维、逻辑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的好道具,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唯一要强调的是,难度一定要控制好,从简单的入手,过高的难度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失去探索的兴趣,从而起到应有的效果。
四、数学绘本
市面上有很多数学绘本,对孩子的数学思维、建立数感,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数萌在线的数学思维课上,也有自己设计的数学绘本,主要是因为数学绘本上的图画属于半抽象思维,能帮助孩子过渡到抽象思维,而且绘本中可爱的形象,也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唯一遗憾的是,在市场上购买的数学绘本,并没有很系统的和课程大纲结合在一起。
五、小游戏
玩游戏是最能激发孩子兴趣的,我们只需选择一些能与数学知识结合的游戏,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比如24点,锻炼孩子的计算能力;数独游戏,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象棋,锻炼逻辑思维等等。
这学期新网师的课程我选择了三门,其中一门是"玩游戏,学数学"课程。这个课程的主旨是"以发生学的视角建构生成数学核心观念,玩游戏,学数学,像数学家一样创造数学、发明数学。"
核心教材是《玩游戏,学数学》系列丛书,寒假要重点学习、批注《玩游戏,学数学》四年级上下两册。
报完课程,我就着手寻找核心教材,上册很多地方能买得到,但下册一直搜不到。听说下册要春节前上架,但临近春节,还是连影子都找不到。索性先购买上册。
说到好玩的数学,我马上想到台湾的何凤珠老师和吴如皓老师。他们创设的数学游戏、数学学具非常多。很多时候真的是把数学上活了。
仔细阅读手中的这本《玩游戏,学数学》,跟我想象的差别比较大。今晚阅读了序言和前言,对这个课程大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个课程是新教育实验的老师研究的专业课程之一。他有一个基本的模式,简单的,可以称为5步模式:
(1)运用临床法诊断儿童原有认知发展水平(A)——儿童的学习)
(2)教师基于评估确定教学目标,并编制课前挑战
(3)通过儿童独立完成的课前挑战题,评估儿童认知发展的当前(最新)水平(B);
(4)多元多维的课堂对话,建构生成新观念;
(5)评估反馈,既可以确保刚刚生成的新观念可以得到及时练习,从而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从而将学习引向未来。
在序言中,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这5个步骤。
作者用"一粒种子最后是长成一株小草还是一棵参天大树,只能由种子自身来决定。"来类比所谓儿童"发明数学,创造数学",就类似于一粒种子,在客观条件下依据自身的天性,自由地拔节和生长。
用玩游戏,学数学的方法,并不是随意的玩耍,也不是表面上的热闹,而是以学生具备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伴随着孩子全身心的参与,去完成新的数学内容的学习与构建。在这边,数学的好玩不是花里花哨的一些玩具,而是指向动手操作,指向表现特征,指向思维的数学学习。
本书围绕四年级下册6大核心数学观念进行分享:“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每一个核心概念单独成一章,每一章里又分成两小节,一小节是理论方面的阐述,主要是探寻儿童学习这种核心概念的一些发展水平及特征和认知冲突等等。第2小节则是一些课堂的实录,是一些实践的案例。
今天晚上,我主要阅读了序言、前言和目录,对这一本书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后续将开启更深入地阅读。
希望通过一些具体的核心概念的学习,对一些案例的阅读,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启发。
数学学习离不开阅读.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好学生阅读环节,可使他们在积极的心态下主动地感知知识背景,形成数学概念,内化知识含义.新课程已经把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必须紧扣数学阅读这个环节,把数学阅读真正落实到数学课程教学之中,使数学阅读成为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创设情境,教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兴趣,数学阅读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巧妙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研究“合并同类项”这节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两道习题:
(1)计算:①13×2007+7×2007;
②86×2008-76×2008.
(2)当x=-1,y=3时,求代数式5xy-4x2y-4xy-6x2y的值.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计算比赛,看谁能拿到“红星”.因为学生没有合并同类项方面的知识储备,自然是“先计算后化简”,而教师则是“先化简后计算”,自然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节省了时间,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老师能做得又对又快又好呢?同学们想学老师这个本领吗?请翻开课本阅读……的有关内容.”此时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被激发,其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时常感到他们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知识,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自觉性.鼓励学生去阅读数学的一个有效办法是给予介绍、推荐好的阅读材料,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在教室的黑板报里以吸引人的方式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使学生乐于进行数学阅读.同时,教师应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一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练读三结合”的方式.
二、抓关键词,教学生“精读”
数学问题中的关键词反映了数学题目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关键词的精读与分析,可以迅速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例如:某书店促销活动中,推出一种优惠卡,每张卡售价20元,凭卡购书可享受8折优惠.有一次小明同学到该书店购书,结账时,他先买优惠卡,再凭卡付款,结果节省了人民币12元,那么小明此次购书的总价值是人民币多少元?
关键词1:购书的总价值是人民币多少元?
思考:总价值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是实际的购书款,还是书本身的标价?
关键词2:节省了人民币12元.
思考:节省是相对于哪些费用提出的?
关键词3:先买优惠卡,再凭卡付款.
思考:(1)先买卡,再付款这句话反映了数量间什么样的关系?(2)付款额与书的总价值有区别吗?
学生在阅读时抓住了上述关键词语,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就明确清晰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再如在归纳了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同类项”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个概念,指出这个概念中印象最深的词“相同”,在阅读中体会三个“相同”的不同含义,从而明确三个“相同”是同类项概念的要点.
“精读”的把握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能抓住概念的限制条件.例如,阅读平行线的概念,必须注意“同一平面内”,阅读三角形的概念要注意“不在同一直线”等关键词.如果遗漏,会造成知识模糊.在学生阅读中抓住关键词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关键词下面做记号和标序的习惯,以有利于今后的应用与复习.
三、纵横比较,教学生“复读”
数学中的定理、法则是反映数学对象属性之间的关系的,是解题的理论基础和工具.能否准确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应着重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纵横比较,尝试复读.纵横比较指条件或结论较为接近的定理和法则,复读的要求是阅读时注重弄清结构,掌握思想.
例如在讲授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与前面所学的垂线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来对照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去归纳这两个性质语句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深刻理解这两个性质前提条件的不同.
再如,在学完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后,学生运用它们说理时容易混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步横向和纵向的阅读.第一步是横向读,就是只阅读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或三个判定,在阅读中去明确性质或判定中的条件和结论,从而归纳出平行线性质的本质是“由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推出两角的数量关系”,而平行线判定的本质是“由两角的数量关系推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二步纵向读,就是把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合起来读,通过阅读去比较性质和判定的条件和结论的关系.通过比较阅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掌握重要的数学思想,深化内在的学习过程,从而起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四、阅读示范,教学生“会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读课本,帮助他们发现数学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努力借助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示范,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当教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时,教师最好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每当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后,还可要求学生在全面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提高以后“自读”的水平.
五、引入习题,教学生“解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将阅读引入到习题教学中,这也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热点.这类题型往往需要先阅读较多的文字,要求考生对文字、符号、图表和式子进行概括、分析,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猜想、调整、筛选,就其本质进行归纳、加工和提炼,然后做出解答.
例如,某公司有员工50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决定引进一条新的生产线,并从现有员工中抽调一部分员工到新的生产线上工作,经调查发现:分工后,留在原生产线上工作的员工每月人均产值提高40%,到新生产线上工作的员工每月人均产值为原来的3倍;留在原生产线上的员工每月生产的总产值不少于分工前原生产线每月生产的总产值,而且新生产线每月生产的总产值不少于分工前原生产线每月生产的总产值的一半.问:抽调的人数应在什么范围内?
此问题信息量比较大,在阅读理解时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推理、抽象思维、文字概括、书面表达等诸方面的能力.如果沉不下心来,不认真细致地品味,很难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和不等关系.学生对问题中的关键字词须细心揣摩、冷静分析,才能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在习题教学中,适当、适量引入阅读练习,可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总之,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基本前提,从阅读习惯的培养到学生自觉地通过阅读来探究数学问题需要我们从起始开始重视,并认真贯彻于每一节课,为真正实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课改目标而努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实验中学)
上一篇:把书本的知识变成游戏课程
下一篇:把数学知识当游戏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