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很早就被人们公认为是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文学)、舞蹈、戏剧、电影八大艺术形式之后的“第九艺术”。
但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在我国,人们对电子游戏的认可程度还远远无法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提并论。
事实上,游戏界与音乐界、电影界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评判体系。
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下游戏界公认的权威奖项。了解这些奖项之后,大家就可以据此找到世界公认的精品游戏,避免入坑,愉快玩耍。
“金摇杆奖”(Golden Joystick Awards),是英国最著名的游戏产业大奖,以公众投票选出一年中最佳的各平台游戏,是继街机奖(Arcade Awards)之后最古老的游戏产业大奖。被玩家认为是游戏界的“奥斯卡奖”
该奖项是游戏界历史最悠久、最有分量的奖项之一,金摇杆奖全部由玩家投票选出,这一原则已经坚持十年不动摇,它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无可非议。从1982年起,至今这个奖项已经有了36年的历史.。
金摇杆奖与每年10月底至11月底之间颁发,今年的金摇杆奖已经与2018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
以下是2018年金摇杆完整获奖名单:
这些奖项中,含金量最高的就是年度游戏奖,年度游戏奖会颁发给过去一年中,玩家心目中公认的“游戏神作”。
所以呢,如果你想找个好游戏玩,不妨参考下金摇杆奖的年度游戏,一般来说都不会坑。
十三少就放出近几年的金摇杆奖年度游戏供大家参考:
看看上面这份年度最佳游戏的名单,全部玩过的可以举个手,没玩过的朋友可以考虑入手了,听说steam最近有秋季特惠,27日就结束了哦。
The Game Awards颁奖典礼,简称TGA。是由索尼、微软、任天堂以及Valve(V社)赞助的游戏评选活动。也被玩家认为是游戏界的“奥斯卡奖”。
奥斯卡奖:你们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解?我不要脸的啊。
索尼、任天堂、及微软是公认的世界三大游戏主机商,而V社,则是著名PC游戏平台steam的幕后黑手。TGA奖项成立于2014年,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今年的TGA颁奖典礼将于2018年12月6日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微软剧院举办,相比于往年,今年时间会稍晚一些。
TGA与金摇杆奖不同,是由全球知名的游戏媒体组成评审团,在各个奖项中选出五个游戏进行提名,主办方将统计各个媒体提名最高的游戏作为提名游戏,最终是由评审会投票选出得奖游戏。
作为一个媒体评审奖项,这两年,TGA也新增了玩家投票环节,但玩家投票的权重较低,比如今年,TGA就新增了中国区的投票活动,投票地址在B站,不过现在已经结束了。
因为TGA奖项的评选机制,有一些玩家认为TGA只不过是一场游戏厂商的自high,是个野鸡奖。因为游戏到底好不好玩,要让玩家说了算,游戏媒体都是骗人的,谁给钱多谁获奖。
对于这种观点,十三少不置可否。但对比电影行业的相关奖项,我们就会发现,票房大热的电影并不一定会获得奥斯卡奖。专业影评人评选电影的角度与电影观众评选的角度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游戏界也是一样。与玩家而言,好玩就是好游戏,但对于专业的游戏评测者,他们需要考虑的方向与因素会更多一些。
这就可能会导致评选结果与玩家预计的情况产生偏差,就比如这两年大热的《绝地求生》,该作在众多玩家心目中已经是最火热的游戏了,但依然无缘金摇杆奖与TGA。
因为18年的TGA还没有颁布,因此我们就先放出部分奖项的提名供大家参考:
奖项非常的多,但与金摇杆奖一样,所有奖项里分量最重的就是年度最佳游戏这一奖项。同时,TGA有一个独有的奖项——最受期待游戏奖,基本上前一年的最受期待奖就会内定成为下一年的年度最佳游戏。当然,不排除某些游戏会产生大型翻车现场。
这一点,请大家参考历年TGA评选的年度最佳游戏与最受期待游戏:
包括由游戏展会评选的大奖:
E3评论家大奖
科隆展游戏大奖等
由游戏媒体及平台选出的大奖:
IGN年度游戏大奖等
Steam年度游戏大奖等
学院大奖:
D.I.C.E.:美国互动艺术与科学学院奖
英国学院游戏奖(BAFTA)等
其他行业或协会大奖:
IMGA国际移动游戏大奖
金翎奖:中国游戏产业年度最具价值的评选活动
游戏界的各种奖项种类繁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大家只需要了解金摇杆奖与TGA即可。
话说回来,虽然游戏奖项这么多,但作为国际公认的金摇杆奖及TGA,迄今还未出现国产游戏的身影,这也让人觉得十分遗憾。
与国产电影一样,国产游戏也需要经历长期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游戏与世界主流的游戏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可喜的是,今年开始,国产单机市场迎来了几款佳作:《天命奇御》、《太吾绘卷》及《中国式家长》、《河洛群侠传》、《古剑奇谭三》。
其中《太吾绘卷》一度在steam销量登顶,竟引得无数国外玩家留言:We need English !这一刻,确实让我们感觉到国产游戏的春天即将到来。
但未来,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游戏开发商,渠道商,游戏媒体及作为游戏玩家的我们共同的努力。
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有一部国产游戏获得世界公认的年度最佳游戏大奖!
我知道,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奇怪,大家想必要问互动式电影,为啥能归类到游戏知识科普里呢?
那么,这期十三少就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么一种全新的,近些年才流行开来的游戏类型——互动式电影游戏。
众所周知,虽然电子游戏早就被归类为第九艺术,但其影响力及社会关注度远远比不上比它早诞生几十年的第八大艺术——电影。
显而易见,主流媒体对于院线大片的相关报道要远远多于对新上线游戏大作的报道,这一方面是因为电影这个行业非常成熟与发达,另一方面也源于主流媒体对游戏的固有偏见。
如果你喜欢看电影,不会有人对你的爱好说三道四(当然你爸妈可能除外)
但是如果你喜欢玩游戏,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你不务正业,玩物丧志,虚度光阴。不拉不拉。
作为一名充满热情的游戏玩家,也是挺憋屈的。
不过这个现象可能很快就会发生改变。
因为近些年游戏产业、CG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诞生了互动式电影这种全新的游戏类型,它已经将游戏与电影这两种看似不相干的艺术形式结合到了一起。
互动式电影的出现让游戏玩家不再单纯按照游戏编剧设定好的固定套路进行游玩,反而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与努力改变主角的命运,以达到游戏最佳的结局。
说到这里,有些小伙伴就会问了,这也没啥稀奇的啊,非线性叙事,多支线,多结局的游戏比比皆是啊,这也不是互动式电影首创啊。
对于你们的这个质疑,我只能恨铁不成钢的说一句,你们说的对。
诚然,多结局的电子游戏早在几十年前就出现过了,这并不稀奇。但是多结局的电影呢?你看过吗?
就在这两年,具有多结局的电影还真的诞生了。
所以,互动式电影已经模糊了游戏与电影之间的界限,它既可由游戏公司制作发售,运行于游戏主机、PC、甚至手机上,例如《底特律:变人》以及《奇异人生》。也可以由影视制作公司制作,用户直接在视频网站观看。例如已经在Netflix上映并取得广泛热议的《 黑镜:潘达斯奈基 》。
可能再过一些年,还会产生在院线上映的互动式电影,让一个影院的人一起来决定这部电影的剧情走向,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是不知道怎么解决大家对于剧情选择的分歧。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对互动式电影有个基础了解了,我们放几张截图让大家感受下,在游戏机上看电影与在视频网站看电影的区别。
以下是《底特律:变人》中玩家要做出的选择:
以下是《 黑镜:潘达斯奈基 》中观众要做出的选择:
讲真,随着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游戏画面已经可以做到以假乱真了,游戏中虚拟的场景与现实中拍摄产生的场景已经让很多人傻傻分不清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游戏会越来越像电影,而未来电影则会越来越像游戏。
游戏公司总希望能拥有跟好莱坞大片比肩的画面特效及叙事能力,带给玩家充足的沉浸体验感。而电影公司则希望能拥有跟游戏一样的互动性体验,延长一部电影的生命周期,达到利润最大化。这也正是所谓别人家的饭香。
不过,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心酸。
你看现在的3A大作制作成本也动辄高达10亿美元,已经基本赶上了好莱坞电影的烧钱水平。而游戏工业也跟电影工业有着更多的融合,2018年的传奇大作《荒野大镖客2》就曾一度是好莱坞群演最大的雇主。
然而,游戏与电影的逐渐融合也并不能消弭这两者自身的独特魅力。
有的游戏玩家喜欢看游戏剧情,而非亲自上手操作角色(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到底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手残)。而有些影迷则经常对电影中的角色嗤之以鼻,总想自己亲自上手,拯救世界。
故而,这个世界上就产生了这么两类神奇的人:云玩家及键盘侠。
这里绝对没有对云玩家及键盘侠的恶意,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欢事物的权利与方式。这很正常,而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游戏的观赏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比如《神秘海域4》《古墓丽影》《刺客信条:奥德赛》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作品,具有非常高的可观赏性,因此B站通关也算通关。
话又说回来,想进入电影世界中操控一切的也大有人在,传统的电影表现形式无疑扼杀了这部分观众的热情。而在互动电影中,这部分观众终于可以不用再在影评中发牢骚,可以自己去决定主角的命运了。
有的人喜欢做旁观者,静静看别人表演,不发表意见。而有的人喜欢做参与者,任何事物都想亲身体验尝试。互动电影的出现,无疑在这两类人中找到了某种微妙的平衡,你既可以左右主角的命运与剧情的走向,还可以保持较为舒适的观赏状态,不用再为自己操作不到位而发愁。
如果互动式电影继续发展下去,并结合VR等先进技术,可预知的是,这将对传统的电影行业带来的巨大的变革与影响。同时也会成为游戏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能再过些年,好莱坞的6大电影公司就会发行各类可以玩的电影,而R星育碧暴雪 EA等游戏大厂也会推出可以在影院上映的游戏。到那个时候,只怕再也没有人能区分,这是一部电影,还是一款游戏了。
期待那一天能早日到来。
本着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我今天就给大家来强行解释一下“周目”这个我也不太懂的概念。
按照某度百科的介绍,周目这个词来自于一句日语(我就不发出来了,反正发出来了你们也不认识)
所谓周目呢,简单理解就是你玩一款游戏通关的次数。
那么,从无存档的初始状态开始玩一款游戏,就叫一周目。一般一周目完成的同时会自动弹出游戏制作人的staff列表。
一周目通关完成后接续上次记录继续从头开始玩游戏,就是二周目。多周目则以此类推。一般情况下,二周目的游戏流程会有一定的细微改变(这种现象在日本出版的游戏中尤为常见)。
在二周目开启时,会继承你一周目结束时获得的装备,经验,等级,技能及物品,金钱等遗产。因此你不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一个很高的起点开始的。
听上去是不是很爽?这么看来岂不是可以肆虐新手村了?当年把你打趴下的小怪,嘿嘿···
兄弟,先别高兴的太早。因为在二周目里,怪物的等级也会随之提升,比如新手村那个欺负你的怪,当年你初出茅庐,少不经事,一脸懵逼才1级的时候,他2级。你现在100级了,他现在也101级了,永远比你高一级,就问你气不气?
此外,在很多游戏中,二周目的怪物还会比一周目新增一些技能或特效,使得你的战斗变得比一周目更加困难!
这下你们明白了吧。这么看来,玩多周目就是找虐的嘛。
然而,十三少却在很多单机游戏的群或者贴吧中了解到,这些地方总有一些多周目大佬出来回答问题。有的三周目,有的五周目,甚至十周目的都有。这就让十三少非常的纳闷:把一个游戏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打这么多遍,有意思吗?
说到这里,我们要界定下这个周目概念。避免大量王者荣耀,开心消消乐,绝地求生的玩家根本看不懂我在说啥。
上面所说的多周目,基本是角色扮演或动作冒险类的单机游戏特有的概念,具有一定剧情导向,可以完成剧情以达成通关的。并非是一些竞技类游戏,因此类似LOL 农药 吃鸡之类的,因为你是永远没有办法通关的,所以也就没有周目的概念。
那么,我们就拿一款有剧情的游戏来说事。
想了想,我们就拿巫师三这款游戏来说吧。为啥拿这个说呢,因为这个我玩过,别的没玩过,不敢瞎说,怕被打。
巫师三:学名:《巫师:狂猎》,其本体剧情(不包含石之心及血与酒DLC)讲的是猎魔人杰洛特千里救女的故事(当然主要是打牌)。(那么,DLC又是啥?下一期我们有机会再讲。)
当游戏的剧情推进到最后,希里进入高塔拯救世界后,就会产生不同的结局,有好结局,有坏结局。但无论哪种结局,这个故事就算是讲完了。当然,故事结束后,你还可以继续玩,但是已经没有任何主线任务了。这时候,你才可以解锁二周目。并重新开始一次千里救(da)女(pai)的故事。(打牌这是个梗,以后再专门讲吧,反正你们就这样理解,巫师三游戏做的很好,但是游戏里面有个打牌的小游戏更容易让人沉迷)
那么,玩家们为啥要开始二周目呢?根据十三少详细的统计分析(其实我掐指一算得出的),大概有这么几种原因。
1.剧情体验:因为现在的大型3A游戏剧情十分丰富,会包含多个直线及多条主线结局,有的玩家可能会因为一周目的时候没有玩出完美结局而感到遗憾,亦或想体验其他丰富多彩的剧情,因此选择开始二周目。这点跟电影不同,电影二刷,三刷看到的剧情都是一模一样的,但很多游戏都有多个不同的结局。
2.为了收集:具有收集癖的玩家。还包含了成就党、奖杯党等。可能是因为一周目的时候错过了一把传说武器、错过了一件传说护甲,甚至只是为了一张普通的牌。这些都有可能让他们开启二周目,不达成全收集成就誓不罢休。
3.为了更高难度的战斗:这部分玩家不怎么看剧情,也不太关注收集内容,他们追求的只是纯粹的战斗。在二周目游戏中,人物角色将保留一周目结束时获取的装备、等级、技能等。然后再与更高难度的怪物进行战斗。但是这部分玩家就是喜欢挑战高难度的敌人。所以能肝到十周目的大佬基本都是这类硬核玩家。
4.仅仅是休闲:这部分玩家可能并没有主要目的,就是觉得这款游戏做的太好了,舍不得离开,会觉得通关之后特别失落,因此开启了二周目,他们并不怎么做任务,因为剧情早已了熟于胸。他们也不太喜欢去挑战高难度怪物,或是因为手残,或是觉得无趣。他们开二周目就是为了让自己回到原点,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不干什么,单纯的只是眷恋。不愿意接受这个游戏已经结束的事实。
当然我们不排除还有一些为了写攻略,为了写评测的专业玩家也会开多周目。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发现,只有一款游戏真正有为人称道的地方,才会有玩家愿意去开启二周目。
我个人是十分佩服开启多周目的玩家,因为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剧情党,实在无法忍受把已经倒背如流的剧情流程再玩一次,这种厌倦感,会毁掉对于一款游戏的全部美好回忆。我轻易是不会尝试的。就如同让我短时间内去二刷三刷一部电影一样,这比别人给我剧透了还难受。
就像我玩魔兽世界做任务是看剧情的,这就导致每次重新练一个职业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况且我还只玩部落,况且我还不放心找人花钱代练。更况且我甚至每个号都是任务加副本升级。因此,每次练一个新职业,新种族就如同开启了一次多周目的历练。这能支撑我继续的,可能也就只有爱了吧。
好,今天的游戏科普就先到这里,如果这篇文章你并没有看懂,那么请自行百度本文中所提到的科学知识,并取关本人。因为我这样帅气的作者不配拥有你这样优秀的粉丝!!!谢谢!!
上一篇:科普知识问答游戏名字教程
下一篇:科普知识问答游戏推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