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起着引导、促进、讲评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讲评呢?以下是几点经验分享:
1.观察细致,有针对性
教师观察孩子自主游戏时,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动作、声音、表情等外观表现,还要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关注孩子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等内在过程,这样才能有更有针对性的讲评。
2.时间与频率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时,不要时刻介入孩子的活动,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不干扰孩子的游戏,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也不要放过经常制造好玩的东西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靠近、观察,给予正向的评价和指导。
3.语言的表达方式
在讲评过程中,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思维模式,不要硬生生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在表达上,要使用肯定的语气,情感饱满,以积极的形式表达对孩子的认可和鼓励,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自我肯定,并引导孩子在保留自己想法的前提下,积极吸取相关知识和经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认识。
4.针对性的建议与引导
讲评中最重要的是针对性的建议与引导,促进孩子的成长发展。教师可以从游戏结果出发,向孩子提出优化方案,同时尽量不干扰孩子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孩子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5.注意讲评环节的设置
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应该注意环节的设置。在游戏结束之后,可以对幼儿进行总结,讲解他们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此外,在讲评时,要尽可能与孩子进行沟通,善于引导,避免产生让孩子感到羞耻、羞涩的情况。
总之,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十分重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讲评,可以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思维,使幼儿的个性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支持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材料与环境的指导
1.材料
提供适合幼儿的游戏材料,数量充足的操作材料;也可以和幼儿共同创设、选择游戏材料,例如让幼儿参与区角创设和材料投放,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
其次,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应管住嘴和手,默默观察幼儿,不应该主动发表建议,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寻找材料、创造材料。
2.环境
教师应该放手,给予幼儿宽松、自由、愉悦的环境。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景性活动,所以游戏环境也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因此给予幼儿宽松、自由的空间非常重要。
在孩子们心理,教师的话总是应该听的,教师的发言会打断孩子们的游戏思路,扼杀他们的创造灵感。要让他们真正能够从自己的意愿出发,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区。
二、游戏中的指导
1.学会观察
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教师要通过观察研究幼儿的兴趣和游戏行为,重视观察的重要性。在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只有认真观察,教师才能够为幼儿创造有利的游戏条件。
在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而发现他们的需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使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获得有效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2.不干扰
游戏指导中做到不干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当孩子们自由寻找伙伴时也应是是自由的,可以多人游戏,也可以是单独一人的游戏。使他们有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并和小伙伴合作交流,或者自己开动脑筋有所创造。从而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不管孩子们想出来的游戏多么的幼稚或游戏主题的选择多么的盲目,教师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快乐、体验失败,在游戏中成长。积累经验,解决问题,进而体验自主探究活动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3.适时评价
在自主游戏进行中和结束时,教师应对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地方,如想象力方面,坚持性,游戏时能与同伴相处好的地方,还有能帮助同伴。
能在自主游戏中主动的使用礼貌用语等,都要给予及时的、适度的、积极的、正面的肯定与表扬,从而使幼儿参加自主游戏时的兴趣更高,积极性更好。
根据幼儿易模仿的心理特征,必将产生积极的效果,使良性循环量。反复进行,这样更能提高自主游戏的质量。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互相评价,鼓励幼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愿,并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同伴分享,从而提升幼儿自主游戏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纲要》要求我们做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发展。”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重要方式,是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我们知道在幼儿园的很多活动中,游戏贯穿于语言,音乐、美术、锻炼、数学等各项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获得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各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那么,做为幼教一线的工作者,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游戏在活动中的重要性,为更好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打下基础,让幼儿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游戏的基本特点
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而游戏又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众多活动中,游戏总是贯穿其中,使我们的各项活动丰富多彩,意义深刻。
1、游戏具有自愿性。
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是发自内心的,是安全主动自愿的,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根据教师投放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游戏,根本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安排、督促,他们自己充当各种角色,设计游戏过程,自行支配各种玩具。
2、游戏的自主性
幼儿园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游戏性。游戏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在游戏中,幼儿尽情发挥想象,让思维在想象与现实间自由驰骋。
3、游戏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幼儿在参与各种活动时,非常关注游戏的过程,他们不注意结果会怎样,只要大家在一起玩得开心就好。
二、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游戏的生活理论明确阐述了“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这使我们更高层次地意识到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价值。
1、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幼儿时期是孩子生长的关键时期,而游戏是非常自由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组织进行的,如在音乐教学中插入音乐游戏,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游戏,户外活动中的体育游戏等,这些游戏的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年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因人而异,适度调整,调动了全体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比较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
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借助游戏材料及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自由进行各种模仿、共同操作、探究,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区域活动中,我为玩“娃娃家”的小朋友准备了五颜六色的手工纸,刚开始,我发现幼儿只会把各种颜色撕成条或片堆放在一块儿,后来我参与其中,用红色的手工纸做了一道“凉拌胡萝卜丝”,这下孩子们可得了劲,纷纷大展厨艺,做了很多道菜,还有回族的特色面食,如麻花、馓子等,我清楚地记得,我班的马夏天小朋友用绿色的手工纸做了一道“拍黄瓜”,他在周围用红色的手工纸撕了一些“红椒丝”,上面用白纸屑浇了一层“蒜泥”,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认识了各种颜色,学会了审美,更明确了现实生活中各种颜色的合理搭配。
3、游戏增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
在诸多游戏情节中,幼儿要多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制订一些游戏规则,还是拿“娃娃家”来说吧,幼儿要分配角色,谁当爸爸,谁做妈妈,谁来做小宝宝,另外,再设计一些其他角色,如客人等,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比较关注弱小群体,让他们当小宝宝,得到“大人们”的关爱与照顾,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给年龄小的幼儿,还懂得了怎样有礼貌地去接待来客,简直玩得不易乐乎,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学会了谦让,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去关爱、帮助别人,集体意识在幼儿的无意识中得到了体现。
4、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各种角色游戏的开展,既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更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如在音乐活动《理发店》中,幼儿不只学会了歌唱,教师还投放了各种理发道具,如剪刀、推子、吹风机、毛巾、夹子、工作服等,幼儿模仿理发店的员工们如何洗、剪、推、吹等一系列动作,幼儿在享受店员热情的服务后,不但要说,还要付钱,尊重别人的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另外,幼儿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能发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胆怯等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三、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带领幼儿到一定场所开始游戏活动,这时孩子们会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共同商量玩什么游戏,有的说玩这个,有的说玩那个,意见统一了就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游戏中,意见不统一时,幼儿会无目的地分别去寻求新的伙伴,由此可见,游戏是出自幼儿内心的兴趣和愿望,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游戏都要让幼儿去自主选择、自主发挥,有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非常重要,我们在尊重了幼儿意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
首先,教师要精心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调动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在游戏活动前准备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开展游戏的各种材料,例如:在区域活动中的“”里,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听诊器、白大褂、护士帽等,幼儿相互商量,分配好角色,假设了情境,上演了一幂白衣天使拯救人民群众的生活剧,另外,还摆放各颜色手工纸、蜡烛、香、火柴等,孩子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自制香烫画的游戏……
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同时不要太花哨,以免让幼儿无从下手,还要不定期的更换活动材料,由简向难适度推进,不要让幼儿的思维停止不前。
其次,教师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尽情地玩游戏。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有时会在孩子玩了一半时,让他们收拾材料,停止游戏,看到他们一脸的不情愿,我还真不忍心去打扰他们。
组织一段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能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用游戏表现出来,其实是孩子们能力的一种释放,我们应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成就感。
第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的难易程度,教师让幼儿明确游戏的规则与方法,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对于一些新的游戏,如果幼儿不知道怎样去玩,势必会打消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因此,游戏前,教师要用简短、明了的语言、形象的肢体动作进行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及玩法,让幼儿之间、师幼之间互相学习、掌握游戏规则,学会玩游戏,对年龄小的幼儿更要细心指导,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游戏的机会。
实践证明,游戏是一种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由活动,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和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将游戏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教师团队小游戏知识性
下一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游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