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的知识
创始人
2024-12-28 11:04:22
0

一、哪些情况下教师应该介入幼儿游戏

教师应该介入幼儿游戏的情况如下:

①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

②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

③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介入。

④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能方面发生困难时介入。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法如下:

平行式介入法。指幼儿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幼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幼儿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幼儿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

例如,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幼儿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

又如,幼儿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幼儿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交叉式介入法。指当幼儿有幼儿教师参与的需要或幼儿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幼儿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幼儿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幼儿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幼儿教师来帮忙,幼儿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

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幼儿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

幼儿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幼儿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

幼儿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幼儿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

两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二、怎样把握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而幼儿的游戏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游戏体验并非与教师介入的频率和深度成正比。即并不是说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介入的频率越高,或越积极地参与幼儿游戏,幼儿游戏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幼儿的游戏热情就越高。反而,教师不适时地盲目介入幼儿游戏,不仅会打断幼儿正在进行中的游戏,干扰、转移或替代幼儿原来的活动意向,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在游戏中过于依赖教师,不利于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甚至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反感等。所以,教师不应该盲目介入幼儿游戏,而是要适时介入。教师的适时介入,能推进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而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应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本人认为游戏的指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必要性

1.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必然有教师的介入

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进行的活动,是幼儿自发性的活动。教师的介入可能会影响幼儿的自主性,从而破坏游戏。因此,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是否必要就已经是一个问题。

而实际上,幼儿园游戏是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即使是幼儿的自发性游戏,客观上也必然有教师的介入。与发生在自然状态下的幼儿自发性游戏不同,幼儿园教育背景中的幼儿自发性游戏,其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教师是游戏功能实现的主导力量

在幼儿园中,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游戏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会为了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介入,教师根据游戏需要担当幼儿游戏的准备者、协作者、参与者等角色,使得幼儿的游戏客观上离不开教师。所以,教师成为游戏发挥其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选择

幼儿游戏是幼儿自愿参与的活动。教师何时介入幼儿的游戏会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并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支持幼儿游戏行为的意念,不让自己成为一个“不速之客”,这取决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游戏介入时机的判断和把握。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功能,促进幼

儿的发展,教师需要对幼儿游戏进行不同程度的介入,并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担当不同的角色。

1.遇到矛盾,温馨调解

矛盾冲突是普遍存在于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互动行为,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通过解决冲突事件学会相互协调各自的需要,学会谦让、协商、合作等解决策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应以矛盾为契机,深入了解情况,及时进行调解,给予帮助指导,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游戏,运用温馨调节的方式介入游戏,与幼儿年龄特点有明显的联系。小班和中班幼儿受自身能力限制以及有需要教师支持的心理,特别是游戏中出现的争执和告状行为较多。当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了认知冲突时,教师应该及时调解。

2.定点观察,提升经验

每次区域活动时,教师进行有重点的观察。定点观察介入是指教师长时间在一个固定游戏区进行观察指导,是一种非常态的介入,往往出现在教室内外新增的游戏活动中。当幼儿对游戏本身还不熟悉,或者遇到了游戏困难靠自身无法解决需要教师指导时,教师要蹲点介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游戏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关注游戏,动态巡视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幼儿游戏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并使区域游戏得以延伸。

动态巡视即教师边走边观察,关注每个区域游戏的开展情况,这种介入较为随机。但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用心观察,关注幼儿的游戏进展情况。教师一般以指导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这种介入对掌控班级的活动进程、了解每个幼儿的游戏状况都是必须的。

三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

1.隐性指导策略

隐性指导策略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而不与之交谈。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这样幼儿也可能注意到教师如何游戏,而学到不同的游戏方法。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废旧报纸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一些美丽的水果,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

2.角色扮演策略

教师在游戏中担任某一个角色,实际参与幼儿的游戏。在扮演这个角色时,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娃娃家里的“妈妈”抱着孩子换衣服,这时教师走过来,对“妈妈”说,“呀!孩子好像发烧了,赶紧去医院看看吧!”“妈妈”看看四周说,“老师,我没有电话,你帮我打电话叫救护车吧。”此刻,教师打电话叫医院的幼儿来给娃娃看病。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3.直接干预策略

在美食区中,有一些非常逼真的食物,汉堡包、面条等都是一些塑料玩具,服务员正在给顾客上菜,服务员说:“你的汉堡包好了,可以开始吃了。”顾客回答:“好的。”只见幼儿真的张大嘴巴把汉堡包往嘴里送。老师见此急忙说:“这汉堡包不能吃,是假的。”于是,两个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开始假装吃起来。

当年幼的幼儿沉溺于游戏的情景时,往往会将假想与现实混淆,以假当真。特别是当游戏情节中出现假想的食物时,幼儿会真的把它放入口中咀嚼一下,然后再吐出,这样既不卫生又不安全。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采取直接干预策略。教师直接介入游戏这一策略一般不经常使用,而用于非常态下。

4.提问指导策略

提出问题,是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常见的一种方式。为了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升幼儿的创造力,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少干预,避免幼儿的思维受到他人思维的干扰。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创意,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多问幼儿开放性的问题,取代直接给予信息;鼓励幼儿自己去尝试,允许幼儿犯错,而不是急于得到答案,从而提升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5.能进善退,适度介入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它的主体是幼儿,教师之所以介入游戏是为了幼儿能够更加自主地、顺利地开展游戏,因此当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的介入使游戏能够继续进行时,教师就应该立即退出游戏。否则,教师的过度介入,往往会干扰、转移或者替代幼儿原来的活动意向,降低幼儿的自信,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幼儿的游戏世界里,教师应本着尊重幼儿意愿、支持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念,注重观察幼儿游戏的反馈,适时适当地退出幼儿游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无效干扰,不要使自己成为不受幼儿欢迎的“不速之客”。

总之,教师在幼儿游戏指导的过程中,介入时机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因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教师的介入是否会烦扰游戏的自主性,除了要把握好介入的时机外,还要注重介入的方式方法,避免因为教师的介入而干扰、转移幼儿原来的活动意向,影响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把握介入的时机。同时,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决策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需要教师的童心、细心和耐心,需要教师对幼儿尊重、理解和包容,采用灵活有效的策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引导和适当介入的责任。适时适宜地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不断调整和反思,使游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

三、简述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1.当幼儿遇到困难、将游戏情节延续下去有困难时

当幼儿的游戏遇到了困难而他们又无法解决时,可能会导致游戏情节的停滞不前。如果老师的介入能促使游戏继续开展,并且游戏的情节获得拓展,那就是必要的和适宜的。

2.当幼儿在互动中产生冲突时

冲突是普遍存在于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互动行为,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通过解决冲突事件学会相互协调各自的需要,学会谦让、协商、合作等解决策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教师适当地介入幼儿的冲突,引导幼儿解决冲突,有利于冲突正向价值的实现。

3.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时

当幼儿在沉溺于游戏的情境时,往往会将假想与现实混在一起,以假当真。因此,在游戏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出现,包括游戏内容不够健康、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影响他人游戏的正常开展等,这些特殊事件的发生,会影响到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进行,这时教师必须对游戏进行干预,否则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

4.当幼儿对自己所进行的游戏并不投入时

当活动室里大多数的幼儿只是进行简单而重复的游戏,如,康康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漫无目的地开着,但就是没有一个“旅客”上车,他也没有邀请一个客人乘坐自己的火车。这时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上海去,可以上车吗?找谁买票呢?这时康康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就这样火车就开动起来。在这个游戏中教师适时的介入,引导幼儿进行比较高层次的社会活动与建构游戏,增进社会与认知的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cf游戏安全知识答题全部正确答... 一、cf生化大赏答案大全2023cf生化奖励活动的答案是什么?2023年最新答题活动已经开始。玩家可...
猜歌猜知识的游戏规则 一、猜歌名游戏规则有哪些1、本轮游戏共需20人参加,分成两组,每组十人。2、当主持人放出音乐后,猜到...
超级玛丽三代游戏知识讲解 一、网络单机游戏超级玛丽,为什么通关时必须要摘下旗子我相信小时候大家都有玩过或者是听过这款非常经典的...
dnf腾讯游戏安全知识答题答案 一、2021腾讯游戏安全知识答题答案A、都是一起玩游戏的,借给他玩玩呗B、账号密码,不要告知其他人。...
能源利用的理论知识游戏 一、飞船太空采集能源的游戏下载地址:类型:安卓游戏-冒险解谜版本:v0.1大小:61.41M语言:中...
设计一款游戏需要什么知识 一、游戏设计需要什么基础游戏设计需要的基础:1、知识基础:游戏设计原理、用户体验设计程序与方法、二维...
三年级测量知识的游戏题目 一、三年级测量周长的三种方法三年级测量周长的三种方法包括直接测量、使用长度单位和利用比例关系。1、直...
奇怪的冷知识游戏下载中文 一、你知道哪些关于游戏中的奇怪冷知识许多网友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都会总结一些游戏当中的冷知识,将这些知识...
能科普知识的小游戏下载 一、让你爱不释手的益智类小游戏有哪些游戏市场现如今可谓竞争激烈,每一款游戏也是极尽自己的能力,想打造...
扩大知识面游戏有哪些类型 一、工作之余,有哪些能够很好地拓展知识面的手机小游戏在现在这个游戏横生的时代,游戏从一开始简单的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