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老师将知识点融入游戏助学生记忆,这种教育方式有几点好处,首先,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有趣的,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这种教育方式更方便孩子去记忆,能够更好地记住知识点。另外,这样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近日,在陕西汉中,一名美术老师在讲述中国花鸟画知识的时候,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结合当下比较火的游戏羊了个羊传授给学生,结果非常受欢迎,同时也方便学生记忆,这种上课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对于这个老师的教育方式,网友们纷纷点赞。
首先,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有趣的,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人在上一些理论知识课的时候,其实都是比较死板的,而且会很枯燥。这个老师非常用心,他感受到了孩子们可能会对理论知识没有感觉,所以采用这种有趣又新颖的方式,果然是激发了,孩子们的上课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热情,让他们非常喜欢。
其次,这种教育方式更方便孩子去记忆,能够更好地记住知识点。利用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快地记住相关知识点,记住画家的朝代,能够让他们学得快乐,学得轻松。我们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孩子们记忆,比死记硬背要好很多,最起码有效率,能够让他们毫不费力地就掌握一些知识。
另外,这样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们也会越来越喜欢这门课,也会越来越喜欢老师,更加有利于培养师生关系。如果说师生关系培养好了,那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当中就会非常省事省力,而且孩子们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游戏当中。
以上就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好处。
考情分析: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在教资科目二考查中属于游戏活动指导这个部分的内容,游戏一直是教资考试中较热门的一个部分,所以这一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备考内容,在考试过程中会以单项选择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查,下面我们重点讲解一下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知识点详解:
游戏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是出自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在外部的要求和控制之下去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自行决定玩什么、和谁玩和怎么玩。
2.游戏是在假象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是真实生活与想象活动相结合的结果,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了其知识经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虚构性,幼儿的游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控制,可以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在游戏中表现出来。例如把小板凳当做小汽车,把小木棍当做手枪等。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造财富,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更多的是注重游戏本身的过程,重点是去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是非生产性的。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中获得愉快的体验。由于不受外部的控制,幼儿在游戏中是处于放松的状态,能够感受到轻松愉悦。
【知识点巧记】煮(主)甲(假想)鱼(愉悦)不创造财富
试题解析案例:
【2017年下】
操场上新安装了一个投篮架。幼儿经常在这里玩投篮游戏。一天,几个幼儿带着笔刷和水桶来到这里,他们快乐地粉刷投篮架,之后开始往篮筐里灌水,有的从上面管,有的在下面灌,再装。再灌……,反反复复,忙得不亦乐乎。
教师是否应支持这些幼儿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教师应该支持这些幼儿的行为,具体理由有以下几点:
(1)材料中的幼儿正在进行自主游戏。他们的探索行为时自主自愿的,这正是体现了幼儿游戏的特点。“快乐的粉刷投篮架”“反反复复,忙的不亦乐”体现了幼儿游戏是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材料中的幼儿把笔刷当做粉刷匠的刷子也体现了幼儿游戏是在假象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情绪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幼儿游戏主人的地位,鼓励幼儿自主进行游戏探索,玩中学,学中玩,从而丰富社会认知。
(2)材料中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相互配合,“有的从上面灌,有的在下面灌”,这是帕顿游戏分类中的合作游戏,幼儿在游戏是互相合作,共同玩耍,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
因此,对于题干中幼儿的探索行为教师应该鼓励、支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多为幼儿创造游戏情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一年级#导语】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下是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知识点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2、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
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主要题型:
填合适的单位。(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
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
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
4、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换钱: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工具
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课件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课件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3、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4、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我们来看看更大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3,例4。
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人名币,这里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那么它们之间是怎么进行换算的呢?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谁讲的对。
大家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完成人名币之间的换算。(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做一做”的第1题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课后小结
人民币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还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后习题
一、填空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张2角和()张1角。
2、1张2元可以换成()张1元。
3、1张5元可以换成()张1元。
4、1张5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5、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6、1张10元可以换成()张5元和()张1元。
7、1张50元可以换成()张20元和()张10元。
8、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9、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20元。
10、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50元。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角7角=()分60角=()元
1元=()分40角=()元1元=()角
65角=()元()角9角=()分5角4分=()分
3元6角=()角23分=()角()分70角=()元
板书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共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颜色、面值。第二课时学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换算,明确:1元=10角,1角=10分。第三课时让学生模拟购物,体验购物的乐趣,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付钱。在这单元的教材分析时,我有这样想法: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额价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经验,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从何谈起。所以我大胆地进行了创新,下面把我将对这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做一下反思: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2、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交流。
让学生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怎样付款。这些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到商店里购物的生活实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产生主体作用,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认识人民币面额值在100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通过到商店里购买物品付款活动,买14元9角的文具盒,9元的钢笔,23元的转笔刀,让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时,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人民币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步的购物游戏奠定了基础。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所以在最后我设置了一副存钱的图片,利用问题:图片上的小男孩在干什么?来引导学生学会存钱,学会如何合理地花钱。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太活跃了,导致纪律有些差。
2、在购物游戏中虽然学生大部分都挺活跃的,但有的学生把小组里所有的货物都买了一遍,可有的一件也没买,虽然我在这个过程中把每一个组都问了一遍,帮助一些不动的同学买到了物品,但这也暴露出了问题。如何才调动起这一部分人的主动性呢?这将是我以后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3、由于时间关系,结束时太仓促,没有引导学生说,而是自己说了出来。
4、自身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我要不断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经验,认真进行反思,培养自身素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的!
上一篇:环艺转游戏需要学什么知识
下一篇:换装游戏知识有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