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2、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游戏能为幼儿提供与同别人相互作用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大家一起玩”真开心,用集体的欢乐来温暖孤独的心,使之变得合群起来。
3、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游戏扩大了幼儿的社交范围,增加了幼儿的社交频率,使幼儿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能和艺术,社交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4、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在游戏中,幼儿作为集体的一员,要受到集体规则的制约,按照集体的意志去行动。
幼儿游戏的特点
1、具体性:游戏有内容、情节、角色、动作、语言、活动、玩具和游戏材料。
2、虚构性:是在假想的条件下完成的一种反映现实的活动,其情节和角色的扮演、活动的方式、代替物的使用,是象征性的。
3、兴趣性:形式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适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能使儿童主动参与。
4、主动性:游戏是由儿童内在驱动力产生的,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内容、安排游戏进程,按自己的体力、智力和能力进行各种活动。
5、社会性:游戏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是儿童游戏的基本源泉。借助游戏,儿童学习成人社会生活经验,从中看到未来生活的前景。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而且随着现在家长觉悟的提高,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我们都知道,逼迫孩子学习是非常错误的行为。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呢?
我自己的经验,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在一旁静静地陪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可以陪他一起玩儿,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可以给他进行交流。父母的交流,其实会给孩子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而且你说的话越多,你灌输给她的信息也就越多。然后当孩子的语言发展的日渐成熟,可以和你互动聊天的时候,也可以锻炼到孩子的表达能力。
再一个就是要找适合一些比较益智的游戏。比如搭积木,我觉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游戏,我们都知道孩子都非常喜欢玩儿积木,但是孩子玩儿积木,基本上就是搭建一些他喜欢的建筑城堡这些之类的。那么家长可以在一旁指导,比如一排积木有几块儿,分别都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让孩子看几遍,记住之后,然后闭上眼睛,你去提问,他比如说第几块的积木是什么颜色,其实这就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记忆能力。
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就可以给他选择一些更符合他年龄段的游戏,比如说下象棋,围棋,或者简单的五子棋其实都可以。更重要的是,你能陪她一起玩儿。那么你在陪她玩儿的过程当中,孩子不仅获得了乐趣,促进了亲子关系,而且其类的游戏也是非常益智的游戏。其中不仅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像象棋这一类的,里面其实还包含了很多的知识。
只要家长有心。不管是在游戏过程当中,还是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一个好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说任何的话,其实你都可以引导他去思考更深一层次的东西。比如生活当中每天发生的事情,新闻,你都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说说你自己的看法,或者让孩子说一说他的看法。都是很好的锻炼思维能力并且能从中获得人生感悟的。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因为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的跑、跳、投等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也会得到锻炼和改善,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能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户外游戏还能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各种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幼儿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相互协作和遵守纪律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品质,优美的游戏动作、协调一致的特点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1、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对材料色、形、大小、空间比例等的知识体会自己的动作与结构游戏材料相互作用的关系积累有关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组合、堆积、排列等感性知识,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2、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表达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感受、理解、想象和情绪体验,释放着创造的冲动和愿望。幼儿在造型中,感知平衡,对称,颜色搭配等美学方面的知识,在欣赏作品中感受自己主体精神的体现,不仅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提高了审美能力。
上一篇:孩子在一起玩的知识类游戏
下一篇:孩子在游戏中获取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