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数学知识有关的自制数学游戏图
创始人
2024-12-16 09:14:15
0

一、...一个数学班级里玩一节课的这游戏是要跟数学知识有关的

一、数学学习的基本环节与原则

在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一般由四个环节组成:首先要听老师的课,这就是听课的一环;为了消化和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需要做练习,这就是作业的一环,为了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巩固起来,并了解其内在联系,需要记忆和归纳整理,这就是复习的一环;为了使下一节课学得更主动,事先需要阅读新课,这就是预习的一环。这四个环节的每一部分都有它的独立意义和独立作用,而各部分之间又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小循环,也就是一个学习周期。学习的周期就是学习的车轮运转一周的轨迹,善于学习的人应该从车轮运转一周的撤印中找到它的起止点和中间环节,把四个环节组成定型的学习周期,组成一个学习系统,使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样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

学生学习独立新知时,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对所学知识事物或数的变化发展过程进

行初步感知。

如考察事、物的存在、演变的条件与过程;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演示、操作与实物及再现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过程,进而获得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感受。

按触和初步认识新知--建立感性认识

开展联想---形成新知表象

探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次感知

抽象概括新知本质特征---向理性知识转化

记忆新知---巩固

应用新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重视学生学数学的基本过程的研究,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业学习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数学的特点,分析数学学习应遵遁以下原则:动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独立思考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由此提出了以下的数学学习方法:

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靠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穷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7.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

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教育家、科学家,他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学习方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搜炼古今。搜就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广泛地研究;炼是提炼,把各种主张拿来比较研究,再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提炼。著名的特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学习经验是:依靠自学;注意自主,穷根究底,大胆想象,力求理解,重视实验,弄通数学,研究哲学等八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教育家、科学家的更多的学习经验挖掘整理出来,将是一批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学习方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习方法这一问题虽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且提出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长期来“以教代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良好还没有引起注意。许多学生还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一个自觉的学生就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如何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

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当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逐渐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数学就自然地产生了。同时这种以科学、客观为基础的思维方法,也就自然的建立起来。一、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激发兴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给我们诸多的数学信息,例如,孩子们发现车轮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回家的途中能发现的各种数信息(几辆车,几个行人,几朵花),幼儿园里的各种数学信息(几扇窗户,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小朋友)。还可获得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上下、前后、左右等形体及空间方位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关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如几点起床、吃饭、上幼儿园、放学、睡觉等)以及做操时如何按高矮排队等。这些数学信息或分散或隐蔽,但都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去关注、去体验。生活中的体验过程,也是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唤起孩子们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的过程。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发展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数学。因此,我们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及有趣的数学现象入手,将其融入幼儿探究周围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感知有关量与计量、数与数量的关系,领会有关物体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探索有关事件的发展与时间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乐趣。二、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教育环境皮亚杰认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东西内化,获得数的经验。也就是说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作的对象,而是来自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与活动,以此来发现与建构数学关系。所以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1、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幼儿接受新知识形成亲能力的知识准备,只有生活经验丰富,体验正确才能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因此现实生活中要重视创设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的物质环境引导幼儿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例如为了让幼儿的日常生活多蕴含一些数学知识,我们将幼儿的日用品、学习用品、进区卡、晨检袋的插牌位置均统一编上幼儿的学号,幼儿对自己和别人的学号就跟名字一样熟悉,在要学习相邻数之前,就让每一个幼儿找一找自己学号的邻居,三个三个的手拉手告诉大家,你学号的邻居是谁?要学习单数和双数之前,就让幼儿去拿与自己学号一样数量的雪花片,二个一对二个一对地摆,摆到最后发现了什么秘密?又例如学习分类之前,我要求幼儿根据“筐子”的标记收拾整理桌面玩具,其标记有时是不同颜色的,有时是不同形状的,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教育方法可行,是幼儿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途径。2、环境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数学活动区是幼儿观察、操作、探究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也是培养幼儿会听、会看、会想、会做、会用、会收等数学活动必备的智力技能的最好教育活动,因此我非常重视数学区的材料投放。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投放一些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有意义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材料、自己来确定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观察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感观来感知与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玩扑克是大人小孩子都爱玩的一种娱乐活动,幼儿可以通过玩扑克牌游戏来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例如幼儿通过分牌练习分类,通过扑克牌排队练习有规律排序,通过比大小、找对、凑数、加减等。扑克牌游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游戏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良好途径。下游戏棋也是幼儿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其骰子有蕴含一定的数学知识,但是比较单一幼儿玩久了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就采取动手自制不断更换骰子的法。例如,幼儿在学习4以内的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时,我就自制骰子的六面,分别用不同的图案和颜色来画上去,如有的画了三颗红色的星星和一颗绿色的星星,这样幼儿下棋的时候,就能会数数来看自己要走几步,使孩子学会了手口一致的点数和懂得了比3多1是4,玩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再根据教育的内容更换骰子,通过实践证明这项活动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是一项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综合性的活动。在数学区的的环境创设中,我非常重视图片的投放挂图的展示,将数学知识,数学故事、数学儿歌用活泼大方的画面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5的组成时,我在数学区展示了这样一幅数学故事图,有5只小鸟,其中有2只小鸟在飞,有3只小鸟站在树上;有4只小鸟的头向右,有1只鸟的头向左;有3只小鸟是红色的,有2只小鸟是绿色的,这样幼儿通过观察、探究、学习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技能,而且还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三、将数学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幼10家10儿童要将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发挥整体教育功能,这是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教育观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这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们学习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和描述周围世界的过程。数学是抽象的。例如,1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一棵树、一朵花。数学本身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当它与客观事物结合,便有了全新的含义。在孩子眼中,以往他们看到的树、房子、汽车等具体的事物,一旦建立了数学的概念,就可能变成2棵树、3栋房子、4辆汽车,习以为常的事物就突然具有了新的含义了,他们也得以从的角度去认识和描述周围世界。数学融入了他们的头脑中,便成为了他人观察和思维的基本方式。幼儿以这种观察——发现的方式感受着数学,这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2、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店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也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3、欣赏数学故事、数学儿歌。为了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我们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了许多生活化的蕴藏着各种数学关系的数学故事、数学儿歌、数学游戏,在幼儿生活中渗透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通过欣赏数学故事《骄傲的“0”》、《快乐的明天》,让幼儿了解9与10的关系,正确理解时间概念;通过欣赏《猪八戒分西瓜》可了解等分;通过欣赏数学儿歌《数数歌》、《拍手歌》来学习1-10的数数,此外还有《开汽车》、《一只青蛙》等朗朗上口的数学儿歌均蕴含着不同的数学知识。4、我还在班级设立了“小小统计员”,这是值日生每日早操前的一项报告与记录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幼儿对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的认识、运用、迁移。这项活动的作法是由值日生在早操前记录好当天本班小朋友们的出勤人数,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同时在天气卡上指出今天的天气,我觉得这项活动很有意义,幼儿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例如,幼儿在记录班出勤人数的时候,发现某个小朋友没有来幼儿园,就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三、培养孩子数学逻辑思维的小游戏推荐

数学逻辑思维是一个人智力的关键依据,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能力至关重要,从小就需要不断的培养,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孩子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小游戏一览。

“最强大脑”里的烧脑游戏:在家玩,练出孩子数学逻辑思维!

出处:尖叫童年

在上周五播出的《最强大脑》,何鸿燊幼子何猷君凭高智商横扫“数字华容道”和“层叠消融”两项第一。

彻底刷新了大家对富二代的看法。

到底这两个烧脑项目有多难?尖叫君带你详解一下

第一关”数字华容道”,就是要求把打乱的数字还原成1到15顺序,

跟他比赛的都是通过线上测试智商非常高的选手,

队长鲍橒说,大家能够一两分钟完成就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所以,每个人都很紧张,手和脑都在飞快运转着,包括何猷君...

看过节目的都知道,这绝对不是加了特效。

然而,何猷君只用了21秒的时间,就在100名选手里拿到了第一,完成了比赛!

在第二关的层叠消融里也是如此,看起来就是非常复杂的玩法。

可他却还在大家都埋头苦战的时候,

用了1分10秒拿到了第一….

也因为这样的表现,竟然惹得了平常见多识广见怪也不怪的

刘国梁和嘉宾们的“惊讶三连”….

我们知道《最强大脑》是一档科学竞技类节目,能上节目参与挑战的绝非一般等闲之辈,可是当看完何猷君的表现,除了感叹他的高颜值和高智商之外,还会被他的数学逻辑思维惊艳到。

以上提到的“数字华容道”、“数独”、“速算”等等,可能很多爸妈都觉得那是学霸、最强大脑的专利。其实并不是!

事实上,除了天赋,他们也是接触了很多有关数学思维逻辑的练习,或者我们称之为“游戏”,从而才拥有了超凡脑力,成了大家眼中的天才儿童。

当然呢,在这里尖叫君并不是说要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强大脑”,这也不可能。

只是我们在感慨天才的惊人能力之余,可以尝试锻炼数学思维,从娃抓起!

《最强大脑》里面有哪些游戏也适合在家玩?

01、数字华容道

数字华容道,是一款益智的有趣小游戏。

画面简单,玩法不一,操作方便,益智益脑。

如果有时间,爸妈们也可以和娃在家自制一个。

利用废旧的包装材料,就可以造一个“数字华容道“”棋盘了。

制作方法:

①找一个正方形的包装盒,最好是带盖子的。

②找一张白纸,裁成和纸盒底部大小一样的,上面打上16个大小相同的小方格,放入纸盒中。

③用塑料泡沫。裁剪成和白纸上的小方块一样大小的方块,

厚度和纸盒的高度一样就行了,共需要15个。

④然后分别贴上1~15的阿拉伯数字。

⑤数字华容道棋盘就做好了。

游戏玩法:把棋盘里的1~15的数字,顺序打乱放在棋盘中。

通过移动这些数字,从棋盘的左上角第一行起,按从1---15的顺序依次排列下来,

直至棋盘最下方。看谁排得快,用时短者就是最强大脑。

02、数独

最基础的数独是一种运用纸、笔进行演算的逻辑游戏。

起源于18世纪初瑞士数学家欧拉等人研究的拉丁方阵(Latin Square),后来一位美国的退休建筑师根据这种拉丁方阵发明了一种填数趣味游戏,这就是数独。

玩这个游戏时需要根据9×9盘面上的已知数字,推理出所有剩余空格的数字,并满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个粗线宫内的数字均含1-9,不重复。

数独到如今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变形,小朋友们可以从最基础的玩法开始挑战自己哦!

03、俄罗斯方块

俄罗斯方块的基本规则是移动、旋转和摆放游戏自动输出的各种方块,使之排列成完整的一行或多行并且消除得分。

相信爸妈们都非常清楚的,毕竟那是我们同年最经典的游戏之一啊。

在手机APP商店,还是可以搜到能下载的游戏。

不过因为其玩法原理简单,市面上类似的游戏有什么,爸妈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给孩子。

04、速算

速算,是利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较快的加减乘除运算,用一种思维,一种方法快速准确地掌握任意数加、减、乘、除的速算方法。

这种运算方法称为速算法,心算法。

速算涉及到很多口诀,打个比方,像“加大减差法”。

好玩的手指速算游戏,用手指就能算乘法

分解说明:

步骤一

首先伸出双手,掌心向着自己,拇指自然上指,在大拇指向小拇指方向依次标上6-9

步骤二

以7*8举个例子

将标号为7的手指对上标号为8的手指

相连接的指头以及上面的指头称为带点指头

位于带点指头下方的指头称为悬空指头

步骤三

带点指头的数量相加

就是所得结果的十位数字数

如上图,十位数字数应为5

步骤四

左手悬空指头数乘以右手悬空指头数

就是所得个位数

如上图所示,个位数应为6

所以,7×8=56就可以算出来啦

怎样?有没有被“惊喜”到?

如此简单的乘法计算方式,赶紧和孩子来试试吧!

更多类似小游戏

从上面游戏的玩法来看,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游戏可以锻炼娃的数学逻辑思维。

例如:

扑克牌游戏

扑克牌是老少咸宜的低成本游戏,非常适合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扑克牌有不同的点数,而且很多玩法中都有对点数进行辨认和计算的步骤,

计算输赢时也经常需要数牌。

推荐玩法:

1.排序:可以是一种花色的牌排序,这适用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

对稍大一点,可以变花色排序,

比如:红桃A,黑桃2,草花3,红块4,再到红桃5,黑桃6……

2.比大小:大的赢,最后得牌最多的取胜。

年龄很小的可以选这个,有利于对数字的正确认知。

3.接龙:传统项目,有利于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2-4个人玩,平均分牌。从7开始出牌,可按“7、6、5、4、3、2、1”顺序接龙,

也可“按7、8、9、10”顺序接龙。手上没有合适的可接龙的牌出时,

只有找别人借。谁的牌最先出完,谁就算赢。

4.凑十/凑二十:无论拿几张牌,凑起点子的和是二十就OK.

5.24点游戏:任意抽取4张牌(称为牌组),

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且只能用一次。

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24。

以上第1、2种适合学龄前小朋友;

第3、4、5的玩法则适合学龄后的小朋友,

对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从实践经验来看,孩子们对扑克牌的游戏形式接受度是非常高的,

只要耐心引导,很容易让他们爱上扑克。

扫雷游戏

对于很多初识电脑的人来说,电脑自带的四款小游戏之一——扫雷是再熟悉不过了。

扫雷游戏规则:

1)通过单击即可挖开方块。如果挖开的是地雷,则输掉游戏

2)如果方块上出现数字,则表示在其周围的八个方块中共有多少颗地雷

3)要标记您认为可能有地雷的方块,请右键单击它

4)游戏区包括雷区、地雷计数器和计时器

扫雷这个小游戏往往能令充满好奇心和好胜心的孩子们欲罢不能,

而游戏中他们可以迅速学会九宫格、加法、数学组合等数学知识,

在一次次过关和升级扫雷游戏中,不知不觉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在增强哦。

而对于低龄一点的小朋友,

可以先从培养他们的数感开始。在这里推荐两个小游戏。

01、数瓢虫

七星瓢虫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昆虫之一。

你有玩过瓢虫小玩具吗?本次游戏的主角就是一些粘有瓢虫的夹子,非常可爱!

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辨识数字的能力。

先在玩具棒上写好数字1-5,在其中一根木棒夹上对应数目的晾衣夹作为示例,

再把玩具棒绑到木盒的背面。

小朋友们一看到示例就能明白应该怎么做,将正确数目的夹子夹到对应数字的木棒上。

这个小游戏不仅能加强孩子们的数字辨识能力,它还引入了计算,

同时贴瓢虫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

p.s.:不用非得买瓢虫图案的晾衣夹,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用家里晾衣夹,再粘上瓢虫的标签或者直接画一个瓢虫,非常简单!当然,还可以画上孩子喜欢的图案,小花、星星、蛋糕……

02、乐高数字

面对打乱顺序的1-12,孩子需要先按顺序排列数字,然后再按照数字堆出相应高度的乐高得宝塔。

在开始搭建宝塔之前,首先需要将数字依序排列。

太小的小朋友可能只能完成10以内的数字游戏,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来完成其余部分。

制作数字卡片,并打乱

乐高的玩法很多,还可以这样玩。

首先由爸爸妈妈帮忙画好模型卡片,不需要太难,只要颜色相隔、具有一定的规律像ABAB, ABCABC, ABACABAC这样。

这个时候需要孩子做的是,按照卡片上的样子——比如ABAB型的“红黄红黄”,把红色和黄色的乐高积木按照这样的顺序接在一起。

这个游戏非常考验小朋友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如果太小的孩子没办法独立完成,爸爸妈妈可以帮忙一起拼。

进阶的玩法是这样的,一个整体,怎么来分割呢?

看好了,每个整体可不是一样大呢。

所以,孩子玩过的那些乐高,千万留好了,用于之地还多着呢。

培养娃的数学逻辑思维,从这些小游戏开始吧!

生儿子的看谁都像儿媳,生女儿的看谁都像流氓,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希望他们将来都能遇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前几天路遇邻居家奶奶,气呼呼地牵着孙女往家走。我问,怎么了?原来是孙女跟幼儿园班上的一个男孩玩“亲亲”,奶奶忍无可忍,大斥对方“流氓”。

我试着去劝她:小孩儿没有这么复杂的,阿姨。我的话还没说完,笑容还在脸上,她已经白了我一眼,没好气地说:等你闺女长大了,你就知道了!转身走了。

“儿大不由娘”

同样,养儿子的有养儿子的操心法。比如郭德纲有个相声,名字大概叫做教儿子泡妞。郭德纲本人有俩儿子。我猜,如果他有俩闺女,估计这相声就得改成「如何教女儿远离臭男人」了吧。

网络上有个非常火的评论,用来形容父母养儿子与养女儿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

生了儿子的爸妈,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看见有女儿的就想攀亲家,盯着别人家粉嫩的闺女就要流哈喇子。一边盘算着“先下手为强”,一边赶紧讨未来的儿媳妇。

生完儿子,我就是这德性。反正只要儿子表示喜欢哪个小女生,或者近期比较频繁提起哪个女生的名字,那么那些女生的爸妈在家长群里、朋友圈里,但凡需要投个票、帮个忙啥的,我绝对二话不说大方爽快支持。

犹记得最近一季《爸爸去哪儿》里面,霍思燕热情奔向小泡芙大喊“儿媳妇”,被网友大呼接地气。自家儿子袜子脏了,只拎着一角满脸都是嫌弃。“儿媳妇”的小脚脏了,整个儿抱在怀里,拿儿子的袜子去擦干净。

火华社社长刘烨在为诺一张罗未来“儿媳”这件事上,表现得就更强悍了。“深挖墙、广积粮”为娃张罗~示好赵薇,又相中吴彦祖家闺女了……

刘烨当然不是唯一一个“操心”儿子终身大事的父亲。去年林心如家的小公主刚出生,黄晓明就开始替他家小海绵预定小伙伴了。瞧这个“阴险”的小表情用得多到位。

有时候真往深了想一想,其实挺心酸的。你看霍思燕大大咧咧地喊小泡芙儿媳妇,但她对小泡芙说:以后你嫁给嗯哼了,一定要多带嗯哼回来看我。同时还不忘了嘱咐杜江多给自己买钻石,以后小泡芙回来一次,就给她一颗!

虽然只是开玩笑,但是可以看出她的确是非常认真地在考虑未来某一天将要到来的分离,满屏都是“儿大不由娘”的伤感。

女大不中留

生女儿的则完全是另外一个画风。想当初嗯哼偷偷亲了小泡芙一下,刘畊宏那叫一个“醋意”大发。

他语重心长地专门跟小泡芙聊了“亲亲事件”,全程都紧紧地把女儿抱在怀里,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老父亲心中的那份危机感与惶恐。

一位网友生了女儿后,特悲壮地表态:

拥有四个女儿的余光中先生,曾专门写过一篇《我的四个假想敌》,描述了他对于未来女婿们的那份不可抑制的“敌意”:

曾几何时,惹笑的佩珊自己,甚至最幼稚的季珊,也都在时光的魔杖下,点化成“少女”了。

冥冥之中,有四个“少男”正偷偷袭来,虽然蹑手蹑足,屏声止息,我却感到背后有四双眼睛,像所有的坏男孩那样,目光灼灼,心存不轨,只等时机一到,便会站到亮处,装出伪善的笑容,叫我岳父。

父女情深。多可爱的文字!

我认识一个父亲,当初也算是个重男轻女的直男。认为男权社会嘛,男人就是该走四方的,女人就是该在家里相夫教子的。这在他脑海里简直就是个坚如磐石的真理。

直到有一天,他有了一个女儿——女儿出生后,那个小小的软软的生命真的太惹人疼爱了。睡梦中哼唧两声都娇滴滴的,还自带颤音效果。她会哭会笑,爱蹦爱闹,有一天也会背着书包去上学,穿着职业装打拼天下。

于是,做父亲的开始恐慌了:她将来真的要嫁作另外一个男人的贤妻良母,为那个臭小子辛苦操劳,洗手做羹汤?简直无法想!

为女儿操碎了心的当然不止父亲。我一个朋友前些日子刚生了女儿,是顺转剖。生产过程相当艰辛。生完躺床上,一听是个女宝,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她后来说,一想到这个软软萌萌的小东西,以后同样要经受生育之苦,就觉得不忍心。

儿子吧,将来娶了别人家的女儿,我肯定会对那姑娘好。可是有一些罪,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去受。

当看谁都像儿媳的父母,遇上了看谁都流氓的父母

一直记得电影《心动》里面,小柔和浩君恋情被撞破后,双方妈妈见面约谈的那个场景。

小柔妈妈咄咄逼人:你(林浩君)连大学都考不上,你怎么养小柔?当时,浩君妈妈说:浩君暂时养不起,我们家还养得起。声音虽轻,但态度坚定。

这是个非常有张力的场景。当那个看谁都像儿媳的妈妈,遇上了看谁都是流氓的妈妈,好戏就上场了。

谈及儿女的终身大事,我们有句蛮糙的话时常被说起,那就是:养好的白菜,让猪给拱了。

在我只养儿子的时候,也开过这种玩笑。

大意就是,提醒自家的猪,别随意拱了别人家的白菜。

后来生了女儿,突然意识到哪里不对了。什么猪不猪白菜不白菜的。手心手背都是肉,男孩女孩都是我的小孩。

想到要把女儿放到“白菜”的受害者位置上,或者把儿子放到“猪”的加害者位置上,我都不舒服。

多不公平呀!男孩不是时时刻刻都是强者。女孩也绝非那个只能静静待在原地被选择的物件。

无论是我的儿子,还是我的女儿,他们都该要学会爱惜自己,同时懂得尊重对方,更需要学会为他们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位文艺男青年在做了爸爸后,这样对未来女婿喊话:你娶的不是媳妇,是我的命。其实我想说,无论儿子女儿,都是父母的命。

因为爱儿子,所以我绝对不会对未来女婿冷眼相对,严厉苛刻。因为他也是别人家的儿子。在这个社会上打拼、立足,不容易。彩礼什么的我都不要。我唯一要的是,过好你们的日子。

因为爱女儿,所以我也绝对不会去跟未来儿媳说:我儿子负责养家,你踏踏实实照顾好我儿子,收拾好家,带好孩子就OK了。

我知道,她也是别人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同我一样,父母把她带到这个世上,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照顾某个男人,陪他睡觉,伺候他起居,并依附他一辈子。

总之,无论儿子还是女儿,我都希望他们有做决定的机会,以及负责任的勇气跟能力。

期待着有一天,他们能够带着自己生命的另一半来到我面前,笃定地告诉我,妈,这就是我喜欢的人,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那时候我将送上我的祝福,同时,我还会明确告诉他们——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无论儿子还是女儿,只要他们需要我,我的爱就在原地,永不过期。

两个月之间,从不开口到“小话唠”,稀罕究竟经历了啥?

出处:崔玉涛的育乐园

今天跟大家来聊聊小不点儿学说话这件事。和学走路一样,稀罕学说话也比较晚。直到17个月大,常用词还是“啊啊啊、哦哦哦”,这让她顺利成为帮小区大妈寻找优越感的标兵。

那段时间,我听到周围大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呦~还不会说话呢?我们家孙子,早就会叫奶奶了……切

不过,我记得曾经看一本书上说:宝宝19~22月龄才是语言的爆发期。我用这个理论安慰自己,想着还不到时候呢,着急个啥……

可是吧,凡事都怕一个“比”字。眼看着周围比稀罕小的宝宝,都能说出“喝粥”、“吃饭”、“不要”。我也渐渐开始慌起来……你说,她咋就还不会说话呢?

这种纠结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眼瞅着我的捉急就要变成焦虑了。终于等来了神转折——稀罕满一岁半没几天,突然有一天,她指着刚下班的爸爸说:“爸爸回nai(来)ne(了)。”

我当时以为自己耳朵出毛病了,愣了三秒。一个之前说词还不利索的小朋友,竟然张口说出了句子。我以为自己盼稀罕说话盼出了幻觉。然而爸爸说,他听到的也是同样的内容。

神奇了,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从那次之后,稀罕一发不可收拾,语言能力真的是呈井喷式提升。现在她19个月,基本已经可以准确地描述见闻、能简单复述昨天发生的事情、偶尔还能发表一下感想。

嗯,这么说太抽象,举几个栗子吧:看见我冲咖啡,她会说:“妈妈喝咖啡,牛奶,搅合搅合。”前一天不小心把小朋友扑到,第二天会告诉我:“豆豆妹妹摔,哭呢。”看见我乱摊了一床的被子,她会感叹:“喔噻,乱了吧唧~”

而我也仔细寻思了一下,稀罕从保持沉默到变成“话唠”的这整个过程。然后发现,我在帮助她学说话的过程中,好像误打误撞地,干对了好几件事儿嘞!

积极等待

所谓积极等待,首先要做的,就是别和别人家比、别着急。坦白讲这点我做得不怎么样,不过还好没表现出来,没把焦虑传给稀罕。

第二点,就是不要干等。就算孩子不开口,家长也要坚持跟他说话、聊天,这个时候孩子虽然还不能用语言做回应,但还是会用各种行为或表情反馈,互动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不过要提醒的是,聊天就是放松地闲谈,说各种有意思地事。我就特别喜欢和稀罕一起看云彩,边看边告诉她:“你看,那块云彩有点像小狗。诶~云彩的形状又变了,你看,头那长出来一个长鼻子,这下像大象了哈”。

每次我这样仰望天空“自言自语”的时候,稀罕也会认真地盯着那些云,眼里闪着兴奋的光。以前不会说话时,她会指着某块云彩“啊啊哦哦”,现在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她的眼里,有的云彩像青蛙、有的云彩像蛋糕、还有的云彩像勺子……

至于最不推荐的做法,就是为了说而说,比如把一个苹果摆在孩子面前,拽着他不断重复:“苹果、苹果,这是苹果,看,大苹果,你说,苹~果~!”

因为,语言是用来表达自己的,那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用他来表达真正想说的内容,无缘无故地,为什么要重复“苹果”?

用对工具

在日常生活里,大人和孩子之间的谈资毕竟有限。为了不让对话变成“尬聊”,我选择和稀罕一起看书。各式的绘本也给她买过不少,不同的绘本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我发现,在刺激稀罕开口说话这方面,有细节的书特别管用。

比如有一套叫《就是找不到》的书,分为生活、季节、旅行几个主题。这书是朋友送的,拿到的时候,稀罕还不到一岁,她好像并不是很感兴趣,我和姥姥也不知道该怎么讲,于是一直放在书架上接土。

后来,稀罕一岁以后,可能因为生活常识也丰富了,她开始喜欢《七彩生活》和《奇妙旅行》这两本,有时候会盯着画面出神,然后指着一些她喜欢的小细节给我看。比如下面这个喝咖啡的火车司机,她就蜜汁感兴趣,每次翻到这里都要反复指一指。

稀罕指这个司机的时候,我就会像复读机一样重复:“嗯,这是司机,他在喝咖啡”然后再根据心情加戏,比如模仿一下喝咖啡,形容一下咖啡的味道之类。

有时候,我也会向她提问,比如看下面这一页的时候,因为画面中的东西都是平时常见的,我就会问她:“找找,吸尘器在哪儿呢?”然后再给点提示“紫色的哦,妈妈已经看见啦,吸尘器。”

如果找到了,她就会特别兴奋,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她会发出一声感叹:“啊!”现在,她就会重复单词,高兴地说:“a(这)个,吸尘器!”

还有一本对稀罕学说话做出巨大贡献的书,叫《美丽的梦》。老实讲,这本书画风我并不是那么喜欢,然而稀罕却好像情有独钟,尤其喜欢下面这页。

每次能看上二十分钟,起初看的时候,也是玩我说她找的游戏,然后她开始能指着上面的小动物说名称,比如“猴子”“兔子”“孔雀”,最近这几天,她的技能又升级了,可以开始用句子描述画面,像先指着一只鸟说:“鸟”,然后再指指另一只鸟说:“还一个”。还会指着蜗牛说:“蜗牛,姥爷抓。”(姥爷夏天的时候带她去捉过蜗牛)

所以说,类似有居多细节的书,真的很适合让孩子练习用语言描述,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强烈推荐。

习惯重复

其实,就是鼓励大家变成“话唠”。这个原理也很简单,语言的学习,都是“先输入、后输出”,有了足够的学习和积累之后,孩子才能内化学习内容,自己尝试开口表达。那如果家长平时说得少,宝宝没啥机会学习,自然说话就会相对晚一些。

当然了,做“话唠”也是有技巧的,无意义的唠叨和刚才说无缘无故重复“苹果”这种事,对于提升语言能力帮助不大。

那要怎么做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随时随地描述行为。具体说,比如给稀罕穿拉拉裤的时候,我就会边穿边说:“先抬左腿,穿过去。好,再抬右腿,穿过去,站好,提裤子。嗯,整理好了,谢谢你的配合!”起初稀罕听着没啥反应,现在她也会跟着我重复“左腿、右腿,谢谢!”。

另外一种重复,就是完整地替孩子表达出她想说的意思。这种做法,其实也是在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表达方式。

再说个例子——

那天稀罕看见爸爸用我的杯子喝水,就特别着急地指着杯子喊:“妈妈的,爸爸喝。”我问她:“你是想说,这是妈妈的杯子,爸爸不要用它喝水吗?”她说:“嗯!”我就又重复了一遍:“唔,妈妈的杯子,爸爸不要用。”过了两天,爸爸又随手用了我的杯子,稀罕见状大喊:“妈妈的,爸爸不要用!”

不过,说话的时候,最好要像和成年人沟通一样,平等地交流。很多书里也推荐说,从孩子学话的时候起,就不要和他说“儿语”,而是要用正常规范的表达方式。

比如,出门坐汽车,那就告诉孩子“我们坐车去”,而不要说“我们坐车车”。又比如,该吃饭了,就说“吃饭”,而不要说“吃饭饭”。

当然了,有些咱们已经喜欢的可爱的说法,比如“拉臭臭”和“尿哗哗”还是可以用的。

认真倾听

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好多时候,大人还是会遭遇听不懂的尴尬。这时候,千万保持耐心,认真地听。不然孩子很可能就不说了。

稀罕就是这样,如果你听不懂她说的话,同时又表现出了不耐烦或者漫不经心,那她可能扭头就走,但是如果你听不懂,却表现出对她说的很感兴趣,很想知道她在说什么,那么她也会受到鼓励,想办法表达自己。

比如,有一次,稀罕塞给我一张纸,说:“机、机”(那时候她还不会说飞机)。我有点懵逼,因为那就是一张白纸,我问她:“你说什么?”稀罕指着那张纸重复:“机机呀,机。机机呀,机机呀……”(无限循环)

我去,这简直比破译密码还难。

爸爸想稀罕应该就是在随口瞎说,于是过来打岔,问她要不要吃水果。稀罕可能觉得自己说的“话”被无视了,急了,气急败坏地把纸扔到了地上,然后抿着嘴,不说话、也不动。

我走过去把纸捡了起来,跟她说:“对不起,妈妈没听懂,但是我很想知道你在说啥,要不你再试着说一遍?”

稀罕看了我一眼,又说:“机!”然后她好像灵机一动,把纸举过头顶,模仿飞机飞的样子,嘴里说:“呜~~~~”。我问:“你是说飞机吗?”她点头,原来她是想让我用纸给她折飞机。

这件事,让稀罕学会了“飞机”这个词,也让我知道了,孩子其实是不会“瞎说”的,他如果在叨叨你听不懂的“火星语”,那么一定多点耐心,尝试去倾听和理解,你的关注,会给他继续尝试表达的勇气。

还有想提醒大家的就是,倾听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尊重,即使孩子的表意不清、发音不准,也不要嘲笑,认真给他反馈,终有一天,他会回报以惊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cf游戏安全知识答题全部正确答... 一、cf生化大赏答案大全2023cf生化奖励活动的答案是什么?2023年最新答题活动已经开始。玩家可...
猜歌猜知识的游戏规则 一、猜歌名游戏规则有哪些1、本轮游戏共需20人参加,分成两组,每组十人。2、当主持人放出音乐后,猜到...
超级玛丽三代游戏知识讲解 一、网络单机游戏超级玛丽,为什么通关时必须要摘下旗子我相信小时候大家都有玩过或者是听过这款非常经典的...
dnf腾讯游戏安全知识答题答案 一、2021腾讯游戏安全知识答题答案A、都是一起玩游戏的,借给他玩玩呗B、账号密码,不要告知其他人。...
设计一款游戏需要什么知识 一、游戏设计需要什么基础游戏设计需要的基础:1、知识基础:游戏设计原理、用户体验设计程序与方法、二维...
三年级测量知识的游戏题目 一、三年级测量周长的三种方法三年级测量周长的三种方法包括直接测量、使用长度单位和利用比例关系。1、直...
奇怪的冷知识游戏下载中文 一、你知道哪些关于游戏中的奇怪冷知识许多网友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都会总结一些游戏当中的冷知识,将这些知识...
能源利用的理论知识游戏 一、飞船太空采集能源的游戏下载地址:类型:安卓游戏-冒险解谜版本:v0.1大小:61.41M语言:中...
能科普知识的小游戏下载 一、让你爱不释手的益智类小游戏有哪些游戏市场现如今可谓竞争激烈,每一款游戏也是极尽自己的能力,想打造...
扩大知识面游戏有哪些类型 一、工作之余,有哪些能够很好地拓展知识面的手机小游戏在现在这个游戏横生的时代,游戏从一开始简单的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