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适宜性的内涵分为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
1、年龄适宜性即早期教育必须要考虑儿童自身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对儿童进行因势利导。
2、个体适宜性,既强调适宜的教育方案必须要考虑儿童个人的发展速度、认知方式、学习风格等个性特征。
3、文化适宜性既强调有效的早期教育需将教育对象的独有文化背景考虑进来,并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
发展适宜性原则:
1、要遵循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侧重于幼儿园和小学不可分割,不能割裂开来。要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把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内容视作一个整体,坚持整体教育。
2、要遵循协调性原则
幼小衔接任务是由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承担和完成,必须处理好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3、要遵循双向性原则
幼儿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强调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相互沟通。
4、要遵循全面性原则
幼小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而非只重智育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特点是: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能够考虑同一组儿童不同年龄和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兴趣和发展水平,而为其提供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活动。(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它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所有发展领域不同的需要的课程,从而全面和谐地促进儿童在生理、情绪情感、社会性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儿童的发展和学习原本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任何一方面的学习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人为割裂的、过于狭窄的分科教学则不能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儿童的个别兴趣、个别需要和发展水平进行定期观察、记录、评估和总结,充分了解每名儿童的长处和弱点,据此为他们提供具备“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的环境和活动。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建立在充分掌握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两个方面的信息的基础上的。例如,教师就应该了解每名儿童的家庭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应为儿童准备适宜的环境,使儿童通过对环境的积极探索,通过与周围事物、成人及同伴的相互作用而学习。幼儿的学习实质就是与环境(人和事物)互动的过程。评价儿童的学习效果,不能仅看其是否正确回答、解决了某个问题或完成了某项任务。很多儿童的学习其实是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发生的,虽然它与成人所希望的学习在方式上和结果上大相径庭,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学习,是不应该被忽视或压抑的。相反,教师应该鼓励幼儿通过这种自发的创造性活动和广泛的参与来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学前期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如果在游戏中能够经常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打交道,这对幼儿以后学习数字和文字等抽象符号和概念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就是在触摸、摆弄和探索各种事物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的,只有现实生活与幼儿的学习相支持,才能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儿童在使用这些物品出现危险时,责任不在儿童,更不是这些物品的问题,而是家长与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在让儿童使用这些所谓的“危险”物品之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好教材,保证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实现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把握环节的设计,确保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落实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
教师的提问通常面对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个性不同,所以有些问题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可能过于简单,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可能过于复杂。另外,教师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幼儿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打字不易,望采纳谢谢!
上一篇:发游戏视频赚钱小知识大全
下一篇:法律保护游戏知识产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