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1983年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至今已十多年,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课程教育阶段;引入计算机辅助教育阶段;普及发展阶段。作为课程教育阶段的标志:1985年全国24所重点中学开设BAsIC语言课程,并由此引发全国大、中、小幼各级学校的BAsIC浪潮。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中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热,也同样面对这两个问题,由于计算机的操作知识是复杂多样的,且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之中,所以有关计算讥的知识较比其它学科的知识,更易淘汰和老化。如果我们盲目地随现时社会的潮流确定计算机的教学内容,那么势必造成学生不能适应操作未来更加新型的计算机,甚至学生现在在学校中学的某些计算机知识,还将妨碍和干扰他们对未来更加先进的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学习。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现择其主要的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应该把学电脑当作陶冶小学生情操的工具,但没有必要在这个阶段期望太高,重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电脑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讲,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趣味程序演示的新颖、奇特的特点去吸引学生。如教学“窗口的切换”时,我把它比作捉迷藏。把Windows桌面比作带窗口的小课桌,使学生产生疑问:“桌面上怎么会有窗户?”我还编了些顺口溜,如“桌面图标像钮扣,双击弹出小窗口。变大变小真自由,还能拖着满屏走。”
2、注重教学手段的兴趣引导
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学中,充分而有效地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小学三年级学生手小,鼠标拿不稳,操作时有好多学生是双手操作鼠标,为了使他们能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我就经常让他们玩“纸牌”游戏,可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新意,久而久之,小朋友们都觉得枯燥乏味,上课缺乏积极性。于是,我就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的动画游戏。从中精心挑选了三个有利于鼠标练习的小游戏,如“打猴子”、“逃命小精灵”等游戏。这些富有新意又开动脑筋的小游戏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朋友们不知不觉在玩游戏中,初步掌握了鼠标的一些基本操作。
第二,学习一些基本常识而无须太精,这是因为计算机发展一日千里,
中小学生没有必要紧跟潮流。
计算机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科学,但是并非所有先进和重要的科学技术,都必须在中、小学阶段设课教育。在先进性、重要性之外,还有其它值得注意的因素,那就是基础性。这里所指的基础,主要是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机学科的知识。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具,不会运用计算机,就会像文盲一样,很难在今后的社会中立足。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计算机教育是学习计算机的基本运用,关键在“用”字上,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上层学科,它的基础是数学和物理学,要求小学生学习什么递归算法,什么磁性存储,这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论从生理上还是从认知能力上,都是无法接受的。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只会扼杀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小学生要学习简单的计算机使用,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非常自然地接受训练和教育,把计算机知识融汇在各科学习和课外活动中。
我认为中小学生学习一些基本常识而无须太精,这是因为计算机发展一日千里,中小学生没有必要紧跟潮流。中小学生只要掌握学习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主要应包括计算机几部分的主要构造,如何开、关机,如何使用磁盘和计算机的一些主要操作,以及如何使用一些计算机的常用软件。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在任何一台计算机面前都不会束手无策。
第三,鼓励中小学生多上机,而又要防止上机、上网成瘾,合理引导学生上网。
学生在信息课上学会了网络的简单应用,学会用一种浏览器(如IE5.0等)收集自己有用的材料,能使用电子邮件进行通讯。但并不能让学生自己无节制地,无目的的上网。因为沉湎于电脑,往往会造就小学生孤僻、不合群的性格,使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变差。作为一名教师或者家长要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运用计算机。
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后,并不一定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计算机,网上的资源很多,计算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学习,怎样来学习。比如,布置一篇作文,写一个学生知道但不是很熟悉的事物,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查询,先了解这个事物,再进行作文。这样比教师介绍事物,学生作文强得多,因为,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活动多了,学生也就明白了怎样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更激发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所以,教师应该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主动对各种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学习,在对知识体系的主动探索中查找信息、理解现象和学会思维,从而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第四,学习一种简单的输入法(如智能ABC输入法),而不一定是五笔字型。
虽然计算机的型号和功能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但有一件东西是相对恒走不变的,即国际标准计算机键盘,给计算机的任何一项指令,都要通过键盘键入。
目前已经使用的几种汉字输入方法,尽管它们各有自己不同的思路,但无一例外地都要通过敲击二十六个英文字母输入汉字。学习汉字输入方法,实际上是掌握汉字与键盘英文字母键的对应关系,如果学生熟悉了键盘,那么无论学习哪种汉字输入法,只要掌握其与键盘各键的对应规律,就可实际在计算讥上操作了。因此,让学生掌握计算机键盘上每个键的所在位置这一知识,一般来说是不会被轻易淘汰的。若学生再能掌握正确的指法,指法也是计算机学习中一种恒定的东西,那么更将提高学生对一切计算操作的速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中小学生在学好前两者内容的基础之上,还可有选择地让他们学习一至两种汉字输入法。二年级的小学生就基本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所以可让他们了解汉字全拼输入方法的知识。但现在有的人认为从小学就应教学五笔字型,笔者以为教学五笔字型知识仅让学生了解,并试操作一下即可,由于它们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接触上机时间少,如果在家中没有电脑配合练习,他们就很难有速度上的提高。因而要求学生学习一种简单的输入法(如智能ABC输入法),而不一定是五笔字型。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还处在探索阶段,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还处在起步阶段,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社会各界携起手来,为小学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设备,电脑,我们也称之为微型计算机,计算机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就是硬件,对于初学者,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电脑的基本组成。初学者,最先需要学的是正确的开机和关机,不建议使用休眠功能。
台式机,主要由主机机箱、显示器、鼠标键盘、外接音响设备组成,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设备,主机机箱里面还有:电源,主板,CPU,内存条,显卡,硬盘,光驱(可有可无),网卡、声卡(一般都集成在主板上),散热片等部件。
初学者,可以把电脑机箱打开,对所有部件一一识别,加深印象。另外,也可以去网上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规格和参数意义。
家用电脑一般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Modem(调制解调器)等部分,核心部件在主机箱内。主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性能上没有差别,价格也相差不大。目前流行的是立式机箱,因为立式机箱敞热好,又容易扩充。
需要经过游戏策划、游戏原画设计、游戏UI设计、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角色设计、游戏动画设计、游戏特效设计、游戏程序开发之后才会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将这些素材作品整合进游戏引擎,最终还需要经过除错的过程。
游戏制作过程并不神秘。按平台不同,可分为网络游戏(online game)和家用机游戏(consol game),其开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原始创意阶段——项目研发阶段——项目开发阶段——游戏测试阶段——游戏运营阶段。
作为个人,在游戏制作过程中的分工有美术(AD美术总监、角色、场景、动作、特效、UI界面)、程序(主程、网络端程序、客户端程序)、策划(主策划、执行策划)、音乐(外包为主),而网络游戏和家用机游戏在美术方面的要求不大相同。网络游戏更注重UI的交互、风格的多样、内容的充实。
而家用机游戏更注重画面的表现力、技术的先进和UI细节的细腻。近几年,网络游戏的美术在画面表现力上有向家用游戏靠近的趋势。
扩展资料:
在应用范围方面,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以及工程可视化等领域。
拥有强大功能的3DS MAX被广泛地应用于电视及娱乐业中,比如片头动画和视频游戏的制作,深深扎根于玩家心中的劳拉角色形象就是3DS MAX的杰作。在影视特效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而在国内发展的相对比较成熟的建筑效果图和建筑动画制作中,3DS MAX的使用率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根据不同行业的应用特点对3DS MAX的掌握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建筑方面的应用相对来说要局限性大一些,它只要求单帧的渲染效果和环境效果,只涉及到比较简单的动画。
片头动画和视频游戏应用中动画占的比例很大,特别是视频游戏对角色动画的要求要高一些,影视特效方面的应用则把3DS MAX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制作游戏软件
上一篇:电脑入门基础知识单机游戏
下一篇:电脑上的历史知识游戏